第 394章 朝堂大换血 398(1 / 2)

这些心存谋逆的武将们纷纷暴露了,排除了大凤朝的隐患。皇上和太子一同出现在朝堂上。

皇上笑呵呵地对着下面的大臣说:“前几日有人设计陷害福德公主。后来又有人派刺客,刺杀朕和太子。朕是不得已,将计就计,把隐藏在背后的谋逆之臣,摆在明处。

希望各位爱卿理解朕的苦心。大凤朝国泰民安,不能被这几个隐藏在背后的黑手兴风作浪。一条鱼臭了一锅汤,何况这么多条臭鱼?

不把他们揪出来,百姓不会真正得到安宁,大凤朝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危险。朕和太子不能日日防着被害。

今日,揪出来的这些逆贼,不知该怎么判罚,请各位爱卿各抒己见。”

大臣们之间裙带关系错综复杂。如果皇上要株连九族,保不齐自己家的儿媳妇,孙媳妇或者姑爷,就有可能是罪臣的儿女,那自己的孙子和外孙子呢?

大臣们顾虑重重,按理说,就是应该诛九族,抄家灭门。可是,如果真的那么做了,可能整个朝堂上,没有一家能够幸免于难,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牵连。

皇上等了好久,没有看到大臣们积极踊跃地发言。他就开始点名了,三公挨着个发言。

其他人发言都是支支吾吾的,不敢说重罚,也不敢说轻罚。

说轻了,说明他对皇上和太子不重视。两位最尊贵的统治者被行刺,怎么可能不严惩罪臣呢?

说重了,会得罪满朝文武,也会让自己家的亲属或者儿女遭殃。

轮到苏太尉的时候,他从容不迫,侃侃而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启禀皇上,老臣认为,这次事件参与的人员众多,如果给予重罚,也许整个朝堂,甚至整个京城,都会遭到血洗。于公于私,都不利于大凤朝的稳定安宁。

因此,老臣建议,祸不及妻儿。至于本人是生是死,怎样判决那就有皇上来决定。直接受害人是您和太子,您二位才最有资格决定怎样惩罚他们。

判死罪或者剐刑,那是他们罪有应得。判流放或者其他惩罚,留他们的性命,那是皇上和太子的仁慈。老臣言尽于此,倘有不周,还望皇上海涵。”

皇上点头。其他人纷纷附和,“臣附议”,“臣附议”……这样跟风的声音此起彼伏。

苏太尉是在这场政变之中,唯一不受一丝牵连的人,也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因此他的言论是最安全的,只需跟着他说“臣附议”就不会出错。

即使皇上怪罪苏太尉,说的话不合他意。那也是先批评苏太尉,他们就是跟风的。

皇上看着这些老奸巨猾们,觉得这次是一次好机会,把一些在朝堂上发挥不了好作用的老臣替换掉。他们虽然没有明显站队,却也是有把柄在皇上手中的。

这群老陈每日讲的都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对朝廷对地方,除了算计,就没有什么好作用。

这个朝堂,终究是要交给太子的。不如趁此机会提拔几名年轻的官员,让朝堂上,增加一些新鲜血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