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向上跨一个台阶 141(1 / 2)

苦龙芽,学名升麻,绿升麻,苦菜,苦里芽的嫩苗。

同样也是根部入药,现在也不是最佳采收期。

说起这个升麻,就不得不说起另一种野菜。

山荞麦秧,学名假升麻,因为它的嫩芽,山荞麦秧和苦龙芽长的真的很像,只是苦龙芽焯水后依然有苦味,而山荞麦秧焯水后,则有一股苦杏仁味儿。

沈玉英小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们的学名,更不知道它们能治病,只知道它们很好吃。

冬生和杨柳他们也一样,就算沈玉英说给他们听了,他们一时也记不住那么多,但是如果好吃,吃一回他们就记住了。

他们这些人忙活到天黑,直到坡下陆银凤喊吃饭,才跟着下面修整水田的,陆常山他们一起往回走。

几个小的背着野菜高高兴兴的跑在前面,虽然哥姐叮嘱过他们守规矩,但是孩子的天性哪里隐藏的住,他们难过了会想哭,高兴了就会想笑。

他们这些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忙忙碌碌,吃的虽然还是野菜杂粮糊糊,但是这些人大部分却不觉得艰苦。

还是那句话,苦难和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现在的日子再辛苦,也总比逃荒路上,朝不保夕强吧,就更别说这四对姐弟,和那些新落户的流民,他们除了逃荒,还经历过叛军和时疫,都是真正九死一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他们现在每天能睡一个安稳觉,只要不懒,野菜糊糊怎么也能糊弄饱肚子。

村里还有作坊收草药,换了银子他们也能种上二亩荒地,再换银子,再置办家什,日子眼看着一天天安稳。

看到他们,沈玉英不禁想起了,小时候村子里两位活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她们都是民国时期生人,从小生活在乱世灾年,一辈子不知道经过几次战乱逃荒,不知道经历过多少苦难。

她们的晚年生活在沈玉英看来并不幸福,儿女未必孝顺,生活也很清苦,但她们都能稳稳的坐在那里,云淡风轻的应对。

岁月给了她们苦难,也给了她们从容面对一切苦难的平常心。

天气一点点变暖,山上从嫩绿变成翠绿,田地里的土色也披上了一层嫩嫩的绿纱。

庇护所里的苞米苗,和前面坡下沟里的,水稻苗和甜苞米苗,也都挺拔精神。

沈玉英的小鹅子和小鸭子都已经能下水,放的蚕苗也爬满了树枝,小鸡仔都在程奶奶那里养着,程奶奶说养的够大了,再给她送过来,省的没有母鸡看着,被啥糟践了。

庇护所前面和坡下菜地里的青菜,也都长大了,她们现在不用只吃野菜了。

沈玉英和陆常山每天早起,都要坡上坡下走一圈,还有陆大伯。

沈玉英看她的地瓜苗,土豆苗,陆常山看他的苞米苗和水稻苗,陆大伯则什么都要看看,顺便拔两棵疯长的杂草,回去喂牛。

时间转眼进入毒五月,今年天气虽然还是偏旱,但是比去年还要好一些,对地里的庄稼影响不大,五月初一更是下了一场透雨,大伙儿心里更有底了,下过这场透雨,这半个月旱点也不怕了。

只是这地里的活实在不轻巧,麦地,高粱地,大豆地,不止要除草,还要间苗。

这些活都是要蹲在地里干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