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尘埃落定般的安稳14(2 / 2)

她大声道:“将士们!原说,打赢了宝簪这一仗,本王为各位请封领赏,让大家荣归故里过个好年。但,北方戎狄进犯,战事吃紧,不得不让大家再去边关。本王,对不住各位!”

高凤眼眶一红,话语间有些哽咽。

“殿下说的哪里话。为兵者,征战沙场护佑百姓,定国安邦!何来对不住之说。”一个副将道。

另一个副将也道:“殿下不必介怀,只有我们饮雪含沙,挡住敌人的铁骑,才能让高殷百姓过个好年。”

“将军说得对,护佑百姓、定国安邦!”

“护佑百姓,定国安邦!”

一时间,东华门外呐喊声震天,把坐着鸾驾姗姗来迟的永嘉帝吓得差点从玉辇上滚下来,还以为高凤反了。

待听清将士们喊得是什么,这才长吁一口气,吩咐侍女道:“快,快把惠湘君送上马车,莫耽误了吉时,叫摄政王等急了。”

高凤将几乎夺眶而出的热泪忍回去,端起一旁士兵呈上的陶碗,将碗中烈酒一饮而尽:“那高凤就在这里,敬候诸位凯旋了!”

说罢将碗一摔,下了马,走到秦英面前,紧紧握住她的肩膀,使劲晃了晃,却什么都没说出口。

秦英已经换上一身戎装,嬉皮笑脸道:“殿下非让属下去,现在又摆出副难舍难分的样子糊弄人,帝王之术都被您玩明白喽。”

高凤被她气笑了,在她肩头垂了一拳:“去你的,你们这次出征,不会有事的,信我。而且......”她凑道秦英耳边,“说不定等你回来,你家那俩宝贝侍妾,能给你添俩胖儿女。”

秦英瞪大双眼,一脸不放心地看向高凤:“殿下,你要干啥?朋友的墙角可不能撬啊!”

高凤哈哈大笑,背着手朝永嘉帝的鸾驾走过去。

凭借前世的记忆,她知道,此次戍边,并没有损失什么兵力,过了年水草长出来,党项族熬过寒冬,便逐水草而居,往西北退去了。秦英是夏末秋初回来的,那时她家里确实添了两个孩子。

想来是秦英怕家中夫侍不高兴,临走前一人赏了一颗凤珠哄着。

此次又有和亲加成,再送些东西,应该很快就能把战事平定。

高凤走到永嘉帝面前,先是行了礼,而后道:“陛下亲自为将士们送行,臣等深感圣德,您要不要跟大家说几句。”

永嘉帝不咸不淡地看了她一眼,心说你都把话说完了,让朕再说什么?刚才那慷慨激昂的气氛打造的刚刚好,无论她再讲什么都是狗尾续貂。

“罢了,皇妹说也是一样的。朕只不过是不放心,过来看看。”说着看向惠湘君乘坐的马车。

拉车的两匹骏马,头上各系了一朵大红花,车厢用朱砂漆过,门帘上绣着大红双囍字,一派喜气祥和。

但永嘉帝一想到车上天仙似的玉郎再也见不到了,不禁悲从中来。

不行,她回去就要选秀,非得找出个比惠湘君颜色还好的妙人来不可。

日头渐高,秦英指挥着人马,收拾好要带的装备,启程北上。

高凤陪着永嘉帝,一直守到大军看不见了,这才回城。

太和殿上,百官临朝,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着惠湘君被送去和亲的事。

“陛下还是圣明的,知道轻重,这不就把这祸水派去和亲了么。”

“郭大人有所不知,这事儿是摄政王提出来的。陛下为此还发了好大的脾气。”

“哎呦刘大人,慎言慎言。谁人不知陛下和摄政王一父同胞,感情甚笃,岂会因为一个男子生了嫌隙。”

“郭大人提醒的是,你家琪哥儿今年十七了吧,可有定下妻主?”

“......”

忽然大殿门口出现两个身影,永嘉帝和高凤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殿中众人蓦地一静,随即下拜:“吾皇万岁万万岁,摄政王千岁千千岁。”

永嘉帝坐上龙椅,高凤手中拿着玉笏站在下首。

等文武百官啰嗦了一大箩筐的废话,永嘉帝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开口道:“朕有一事,要与诸位爱卿商量。”

“陛下但请吩咐。”

“后宫子嗣单薄,皇父日夜为此心忧,朕想着,趁年节,将各世家的檀郎召进宫,让皇父相看相看,若有喜欢的,便留在宫中听用。”

“......”

文武百官纷纷面面相觑,合着方才她们说的一堆“陛下圣明”“社稷为重”“妖颜祸水”,陛下是一句都没听进去。

高凤挑眉,拨弄着玉笏下面的穗子,等着永惠帝接下来的话。

果不其然,永惠帝转头看向她:“皇妹以为如何呀?”

又来了。

上辈子就是这样,高阳想干什么事儿,料想群臣不会同意的,便会来这么一句“皇妹意下如何”,反正她知道她提出来,只要不是什么礼崩乐坏的要求,高凤基本都会支持她。

高凤看了眼面露菜色的群臣,笑了一声,向永嘉帝拱手道:“臣以为,陛下所言甚是。”

永惠帝眉开眼笑十分欣慰,抬手一指:“既如此,就着礼部郭大人去办。”

“臣遵旨。”

高凤面无表情地看着这场闹剧,只等着下朝,回去和楚棠待一会儿。跟朝中这些人周旋,实在是太累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