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凤台县(7)(1 / 2)

  萧复一回宫,一出现,上朝的氛围都不一样了,死寂了许多。

  文武百官都老老实实的,知道这摄政王比文泰帝还要不讲理些。

  梁公公对着摄政王低着头,连大气也不敢出。

  萧复高高坐在御书房上座,垂眸问:“梁洪,本王不在的时候,可有朝臣刁难过皇帝?”

  梁公公:“上朝的时候,确有老臣问过一些陛下回答不了的问题,陛下回答了,老臣说……说是儿童戏言,听不得。陛下也没生气,所幸有萧太后在,化解了过去。”

  萧复冷声道:“皇帝年幼,治国他还有的要学。这帮老不死的,一把年纪,还和小孩子过不去!”但为难宇文煊也好,为难了,下次就知道怎么回答,成长起来总比顺风顺水要快。

  梁公公又道:“千岁爷,詹亲王,贤郡王和康郡王,都进宫在外头候着呢,等着给您请安。陛下也在候着的。”

  皇帝年幼,摄政王是长辈,给他请安也是应该的。

  宇文煊做了皇帝,头脑还很清醒,没有被突如其来的黄袍加身给冲昏脑袋。

  “先请陛下进来吧,带三位小王爷去一旁明间坐着,不用跪着了。”

  詹亲王,贤郡王和康郡王,也就是新皇登基前的大殿下、三殿下、四殿下。

  小皇帝进门,撩起衣袍跪下给摄政王请安:“儿臣见过皇父,皇父圣安。”

  礼仪规矩一个不少。

  “起来吧,煊儿来,皇父看看你最近批的折子怎么样。”

  小皇帝便让小太监把折子抬上来,厚厚的几十摞,书桌都堆不下了。

  萧复:“这么多折子?”

  小皇帝:“皇父,这只是您走这一个月以来的折子,您告诫过儿臣,不能因为折子不重要而不看,所以儿臣每一封都会看,都会亲自批改。”

  萧复坐下翻看:“你连请安的都全批了?”

  “是。”

  折子有从台湾来的,有从巴蜀来的,都是请新君安的折子。小皇帝竟然每一封都写了几行字,说朕安好,问爱卿好。

  萧复光是看就觉得费劲,也难为这么多无聊的折子,宇文煊竟然看完了。

  “虽你此举有益于拉拢朝臣,也会让人觉得,皇帝是个软柿子。”

  宇文煊:“儿臣不是软柿子!有皇父在,儿臣怎会被人随意揉捏?”

  他说得分外认真,萧复就看他一眼,果真发觉小皇帝瘦了不少,刚登基的一个月,太过劳累,在皇宫孤立无援,太后也不喜他,朝臣对他颇有微词,小皇帝连吃饭都得万分小心。

  皇父这么快回来,宇文煊是高兴的,坐在萧复面前同他说:“皇父,赵王送来了请安折子,他说皇父答应了,将赵小王送回去,如果不送回去,他就亲自来要人。”

  萧复:“折子拿来。”

  “千岁爷,在这儿!”梁洪立刻递上去,萧复打开看了一眼,措辞虽挑不出错,但句句都是狂妄,手握重兵的赵王想反想很久了。如今局势动荡,幼帝没有政绩,不得民心,正是反的天赐良机!

  “磨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