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明皇隆基359(1 / 2)

唯有太子李承乾身侧一个年轻人满脸纠结之色,与在场人格格不入。李承乾注意到了,小声问:“遐龄,怎么了,是膳食有哪里不对吗?”

  此人是他的典膳丞,掌东宫进膳、尝食,他特意带来宴会上,想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年轻人没想到会正好被李承乾瞥见,一时有些瞠目结舌。

  “遐龄?”

  “回殿下,臣……”年轻人看上去有些犹豫,“无事,只是想起一些往事。”

  “嗯。”李承乾便也没多问。

  年轻人,也就是李延寿——字遐龄——动了动身体,垂头坐好,脸上还是纠结的神色。

  他有别的见解,可又怕是自己猜错了,到时在其他人面前出丑,还会被陛下不喜。

  再、再考虑一下吧……

  礼部官员已经开始讨论最后一人。

  “章武皇帝?”

  “‘章’……敬慎高亢曰章,也就是恭敬谨慎,刚强爽直?”

  “他刚强吗?”

  “这还叫不刚强?潼关都不守了,非要自家将军抛弃优势,和敌军面对面,可‘刚’了,就是不‘强’。”

  礼部官员的嘴皮子毒辣,听得在场人头皮发麻,尤其是某些年纪大的官员,拼命回忆自己有没有做什么误国误民或者不施仁义的事,别到时候入土了,礼部给拟谥号,也来一个明褒暗贬的字。

  李孝恭上前,“陛下,我们认为应该选四。”

  “嗯?为何?”

  “正如选择一,必然不是,效仿尧舜只是我们的玩笑话。此大帝是陛下皇子,继位于明皇帝之前,既然安史之乱造成大唐由盛转衰,明皇帝治下为大唐最盛,那么,便可以剔除一了。”

  李世民露出温和的笑,等着李孝恭后面的话。

  李孝恭在这方面非常有自信,意气风发地述说:“而后,山鬼言京城有六陷,是以大唐于安史之乱后尚能维持,因此,二便不能选了,毕竟,还没‘让’出去。”

  李世民:“确定明皇帝没有问题?”

  李孝恭重新想了一圈“明”的谥意,“明是美谥,谥意亦没有符合安史之乱的暗讽。”

  “有……的……”一个微弱的声音响起。

  李承乾惊讶:“遐龄,你……”

  李延寿直起了头,和同样惊诧的李孝恭对视,“有的。”他说,“‘明’有一个谥意,或许会适合他。”

  李孝恭眉头紧皱,“你是谁?”

  李承乾看看自己属臣,又看看李孝恭,抿唇站出来,“堂叔,这是孤的典膳丞。”

  李世民眼中流露赞赏之意。

  李孝恭忽然笑了,“典膳丞?”他用牙齿磨着这个微小官职的称呼,染着一丝半点炭火火光的眼底,露出些许轻蔑,“不知有何见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