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 / 2)

  没准最后这个石墩子的下场就是当剁菜板了。

  三块钱呢!

  她叹了口气,裹紧了棉袄,告诉自己下次不能贪这个便宜了,一定要找简单易携带的,自己这小身板实在折腾不起。

  好在,等到了下午时候,有两个年轻人陪着一个老人过来了,那老人约莫六十多岁,两鬓花白,穿着西装,颇为讲究的样子,他饶有兴趣地打量了一番,试探着问了问价格。

  初挽看了他一眼,认出来了。

  这是一位旅美华人,夏大师,曾经追随南怀瑾学习佛法,在九十年代落叶归根,回国创办了书画院来弘扬佛教绘画艺术,他的绘画艺术在佛教界和艺术节都很有盛名,曾经绘过一套《佛像珍藏》,被誉为“画像版的大藏经”。

  看到这一位,她顿时觉得,自己运气太好了。

  什么叫漏,这就叫漏。

  其实她买这么一石墩子,也不过是想着赚十块八块的辛苦钱。

  但事实证明,她还是有点时运的。

  同样的佛雕,在不同的人手中,那就是不同的价值。

  初挽顿时放松了,稳坐钓鱼台,等着人上钩。

  夏大师这次过来中国,显然还没定居,只是回来旅游的,顺便过来参观美术学院,身边陪着的应该是美术学院的老师。

  夏大师仔细打量了一番那五面佛,显然很有兴趣,试探着要价。

  初挽直接要了二百块的高价,且明言一分不让。

  旁边那两个年轻的一听,吓了一跳:“这不是宰人吗?你当这是什么?”

  初挽听着,淡声道:“我需要这二百块,这位同志需要佛雕,这是大家各取所得。”

  那年轻人显然怕夏大师吃亏,也觉得夏大师在这里被宰自己没面子,便好生贬损了一番这石墩子。

  初挽笑了:“这位同志,我瞧着这位老同志对我的佛雕很感兴趣,我相信这佛雕在他手中,必将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所产生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二百块的十倍甚至百倍,你贬损这佛雕的价值,就是贬损这位老同志的眼光和实力了。”

  最后,她缓慢地道:“你看到的是一块石头,老同志看到的却是大唐艺术瑰宝。”

  那年轻人嗤笑:“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初挽理所当然地道:“我看到的当然是二百块钱。”

  两个年轻人并围观的全都哈哈笑起来,旁观者也都笑着窃窃私语,有人说这小姑娘想钱想疯了,二百块钱卖一块石头,可真敢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