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120(1 / 2)

  就仗着这点本事,加上他自己攒的一点钱,他自己也开了一家小古玩店,专门卖官场上互送的瓷器和小零碎,也就是俗称的“礼货”,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

  之后家里遇上事,买卖黄了,他便过去宝古斋给人当伙计,解放后,宝古斋公私合营了,归入了北京文物公司名下。

  那十年时候,胡瑞秋仗着之前当过学徒,站起来诉苦,倒是混了一个好成分,他自己又有些本事,便被安置在了文物商店,现在已经干到了经理的位置。

  胡瑞秋见到初挽,便笑了:“你是初挽,都长这么大了?”

  前几年,初老太爷想让初挽多长见识,让初挽来过,这边的文物商店有内柜,这种内柜是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比如高级知识分子,以及一定级别的官员,那是供学习参考用的。

  当时胡瑞秋带着初挽,很是看了一些东西,长眼力长见识。

  一时寒暄了几句,初挽也就进入正题:“胡爷爷,我今天过来,是有个事,得叨扰你。”

  胡瑞秋忙道:“别说叨扰,有什么事,言语一声就是了。”

  初挽便说起自己手中的小琴炉和小盖罐:“开门货,留在手里慢慢出肯定能卖好价,就是我急着用钱,最近也不太方便,所以想着胡爷爷有什么门路吗?”

  说着,大致说了一下自己的心里底价,那小琴炉至少八百,小盖罐她是希望能定在五百以上,这样卖出去后,她手头就能有一些钱了。

  胡瑞秋听着,便道:“行,我倒是认识几个,都是有眼力的,帮你牵线搭桥问问。”

  初挽大致描述了下,胡瑞秋却笃定地道:“孩子,你不用说这么多,放心好了,你的眼力,我肯定信得过,这东西你断在什么年代,那就是什么年代。”

  他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才一言难尽地笑着说:“我算是看明白了,真真假假的,谁知道,话都是从行家嘴里说出来的,谁站得高,谁说得对。”

  初挽一听,笑道:“好,胡爷爷,我就擎好了。”

  小琴炉到底是通过陈书堂买的,虽然自己以后嫁人走出来后,便不会和陈书堂再有交道了,但是一直留在手里,到底是怕生了后患,倒不如干脆卖出去变现,这样自己可以还给陆守俨钱,同时手头也有一些活钱。

  至于小盖罐,携带不太方便,若是能挣钱,自然早出。

  她从文物商店出来后,看看顺路,便去市场割了一斤五花肉,之后过去了广外胡慧云家,胡慧云见到她,高兴得很:“挽挽,今天我们又要包饺子,菠菜白菜馅,加了一点虾米鸡蛋,你干脆在家里吃吧?”

  初挽笑道:“我倒是想吃,可我今晚肯定得回去陆家。出来没和他们提,晚上不回去他们肯定着急。”

  胡慧云:“你的事怎么样了,选好了吗?”

  初挽便将自己的情况大致说了,胡慧云一听,惊得不轻:“你选了他们家的长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