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1 / 2)

  之前大家初步交流过,彼此了解情况,两个同学都知道初挽嫁人了,爱人有本事,公公也了不得。

  卢金平自己上的师范大学,国家有补贴,现在上了京大研究生,也是靠着补贴过日子,自然缺钱,紧巴。

  旁边宋卫军性情温和,听到这个,也就道:“其实还是眼力界,初挽同学眼力好,要是我们,就算有钱也不舍得买,毕竟还不一定怎么着呢,万一赔了呢。”

  卢金平见此,也就不提了。

  初挽听着,其实多少感觉,卢金平可以对自己有些好奇,也有些“不服气”。

  自己没上过本科,年纪小,直接上的研究生,而且之前又被岳教授教导着跟了阿拉伯专业一起学习,在他看来是“被特殊照顾”了。

  可能他觉得他靠自己拼打上来的,不太看得上自己这种走特别招生上来的?

  其实初挽来读考古系,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混个资历,谁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讲究,还得在这里搞尔虞我诈呢。

  况且这学校本科生里还有一个她表姐陈蕾,那可是她得处处提防着的人,免得哪天给她下绊子。

  这么低头闷想着的时候,卢金平却问起来这苏玉杭的事,旁边宋卫军倒是比较实诚,就把这里面的门道一五一十地给他们说了一遍。

  “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考古系也是这两年才成立的,当时成立得匆忙,很多规制都不齐全,现在学校研究着,决定我们考古系从历史系分离出来,然后成立一个单独的教研室。”

  卢金平:“对,然后呢?”

  宋卫军叹了一声:“我们导师为了这个教研室,可是下了功夫,和黄教授几个没日没夜讨论建设方案,付出了不少心血,本来依岳教授的资历,这教研室主任的职位应该是手到擒来的。”

  初挽听这个,突然意识到了。

  上辈子,苏玉杭才是京大教研室主任,也是考古系主任,根本没岳教授什么事。

  卢金平:“对,我们导师担任主任,那肯定是应该的!”

  他说这话,倒不是虚的,岳教授三十年代初就已经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主持河南、陕西、河北一带多处遗址的发掘,从成就上来说,在京大考古系算是数一数二的,那苏玉杭到底年轻一些,资历也浅,和岳教授没法比。

  就说今天这明朝青花瓷的论证,明显可以看出,苏玉杭学术功底还差了一筹。

  宋卫军却叹了口气:“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导师没有海外留学经验。”

  卢金平:“什么?海外经验?”

  宋卫军苦笑一声:“没出国,没在国外重要刊物发表过文章。”

  这下子不光卢金平,就连初挽也纳闷了:“为什么要在国外发文章?我们岳教授在国内的成就不是挺大的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