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1 / 2)

  在九十年代初以及之前,正品尚且难找出路,更何况这种现代仿造。

  如果张育新这位老艺人可以再撑几年,撑到九十年代中期,也许他将迎来他人生中的黄金巅峰时期,但可惜,他没赶上那个好时代。

  现在这会儿,大家纷纷上马烧煤窑,施行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而传统柴窑费用高,空间大,烧造程序也太过繁琐,大窑厂为了效益不敢做,做了也没市场,小作坊为了生存也只能望而却步。

  要想做出够味的高仿品,必须用传统柴窑,但是要想维持柴窑,必须有钱,资金充足,且能为高仿瓷器寻找市场,价格还不能低。

  像眼下这么一个甜白釉青花红彩高足杯,其中花费的心血和时间,估计是寻常瓷器的数百倍,必须得到数百倍的回报,这窑房才能继续经营下去。

  初挽这么看着的时候,刀鹤兮的目光也落在她手中的高足杯上。

  他走到了初挽面前。

  初挽抬起眼来,视线和他对上。

  她没说话,只是将高足杯放在架子上。

  刀鹤兮见此,明白她的意思,珍稀的瓷器,为了防止意外,都不会手对手交接,要一个人放稳了后,另一个人再上手。

  他在初挽放稳后,拿起了那件瓷器,仔细端详。

  初挽都不需要问,就知道这件事已经妥了。

  她上辈子和刀鹤兮也是前后打交道了十年,大概知道他的秉性,刚来的时候,他自然是不太看得上,毕竟西方社会浸泡出来的,好物件见多了,大型工厂也见多了,这么一个乌七八糟的窑房,入不了他的眼。

  但是现在,她知道,他已经被打动了。

  刀鹤兮看了很久,终于掀起眼来,再次望向初挽。

  四目相对间,彼此都明白对方意思。

  可以干。

  第183章

  显然老人并不想被打扰,初挽和刀鹤兮便无声地重新退出去。

  这一次,再次详谈,刀鹤兮比之前痛快多了,窑厂由初挽的人来负责,而他则是经营欧美市场,创建一个高仿瓷品牌。

  这样,初挽手握窑房和技术,刀鹤兮手握市场,两个人各占一头。

  至于资金问题,初挽很坦诚地说起详细情况,她已经买下这窑房,窑房中的画工火工以及几位要紧技术工人全都签下了长期合同,也已经支付了这些工人拖欠的工资。

  但是这家窑房欠下的外债,以及接下来的运营,都需要后续资金投入。

  初挽叹道:“你也知道,柴窑的烧造,需要比较高的维护费用,这些应该算做日常运营成本。”

  到了这个时候,刀鹤兮的目光便再次落在她脸上。

  他自然懂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