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575(1 / 2)

  这么说话间,陆守俨几个哥哥也聊起来,他们一加入,就说起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的垄断地位,接着又说起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态,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等,顿时小辈的都不愿意插嘴了,大家各聊各的。

  初挽看陆建晖从旁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便随口问起来。

  上次记得陆建晖说过,他们的水下机器人“海王一号”在大连港试航成功,之后好像又做了一个试验,可以做到机器人深潜199米了,算是打破了中国水下机器人零的突破。

  陆建晖一提起工作,精神头就来了,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现在国家制定了863科学发展计划,而自动化也成为这个科学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并且制定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两大主题。

  现在陆建晖已经成为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的主管,打算把水下机器人技术往前推,目前正在攻关水下一千米无缆机器人。

  陆建晖道:“七婶,之前你说过的那个故事,我一直在琢磨,我也研究过,发现我们国家在南海确实有些沉船,我们现在技术不到位,没法挖掘,如果我们能够把水下机器人技术往前推一步,也许就能打捞了。”

  初挽赞同:“是,如果有这种技术,到时候别人去打捞,我们不至于干瞪眼看着。”

  其实南海沉船也就是潜入水下几米罢了,但是二十多米也足足六七层楼那么高了,那个高度,要想水下复杂作业,需要很高的技术操控能力,也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

  就她上辈子所知道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时考古学界为了打捞南海一号,组成了中日联合打捞队伍,这个队伍的牵头人就是她如今的导师岳先生和知名女考古专家严瑾教授。

  当时日本出资三十万元,派出水下考古专家、潜水专家并专业人员,连同中国考古学者一起前去打捞。

  结果去了后,两条船,几十人出海,先做了十天的水下考古调查,真正的潜水作业只进行了一天,仅仅打捞出一片宋代德化窑青白瓷碎片,便因为资金缺乏只能匆忙结束了。

  三十万元,两条船,几十位专家,只换来一片瓷。

  水下考古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陆建晖能在水下机器人技术这一块做出成就,那对水下考古的助力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那次的水下考古为什么要和日本人联合,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水下考古,需要有潜水学习,需要有水下考古理论学习,还要有海上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整个水下考古的统筹细节规划,这些都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相比于西方成熟的水下考古队伍,中国在这一块几乎完全是空白。

  如果中国能在水下机器人技术上有所发展,那自然也会相对促进国内水下考古的发展。

  当下初挽详细和陆建晖聊了下,其实对于水下考古以及水下机器人发展,她知道的也并不多,只是曾经稍微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罢了,不过陆建晖显然还是引为知己,和她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又说起现在项目开展中的种种技术难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