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619(1 / 2)

  好在两个孩子总算破涕为笑,初挽见此,放心了,准备登机,不过登机之前却忍不住在陆守俨耳边说:“我算是明白了。”

  陆守俨:“明白什么?”

  初挽:“下次你不答应我什么,我就哭给你看。”

  陆守俨好笑,略挑眉:“可以,到时候比比你和梦锦希同谁哭得响亮。”

  初挽软哼一声:“走了。”

  这次的日本之行,选派的全都是国家文物局下面年轻力壮的,三十五岁以下,且本身精通游泳和考古的,这些人知识储备过硬,又有游泳技能,按照规划,他们在日本接受大概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大概能接受最常规的轻潜水培训,并学会操作简单的水下机器人。

  主领队叫赵谭智,今年三十岁出头,考古博士毕业,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不过不会日语。

  初挽作为副领队,最重要的任务是协助赵谭智的工作,并帮助大家适应那边的培训,同时带领大家在业余时间参与日本水下考古研究所,吸收日本考古的先进经验。

  大家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出国,多少有些紧张,好在初挽上辈子去过日本几次,这辈子也去过美国香港,由她带队,整个过程相对还算顺利。

  到了日本后,大家自然被日本的先进所震撼,初挽不疾不徐联系了日本水中考古学研究所所长的田边教授,先了解了这次培训的情况。

  这教授先大致给他们讲了讲,又带他们参观,初挽看了看,这边果然条件好。

  现在国内新成立的水下考古研究所也有一些其它单位借调的潜水设备,但是安全性不好,呼吸阻力大,而日本用的设备却精细很多,是国内没法比的。

  她又看了看这边的教学计划,日本的考古培训计划和国际接轨,接受这套培训后,应该可以完成最基本的水下操作。

  其实来之前,她也研究了欧美那边的水下考古培训,结果发现欧美一带的水质和国内水质不同,那边的潜水作业都是在能见度比较高的环境中发掘,所以实际操作上还是有些差异,相对来说,日本的培训更适合中国人。

  晚上时候,在考古研究所的会议厅里,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会,日本方考古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不过热情之余,也带着自豪介绍了日本考古取得的辉煌成绩。

  中方学员看了后,难免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在八十年代之前,他们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石器就是四十年代在日本群马县发现的一块矛头形石器,距今三万年,也就是说日本旧石器考古,只能追溯到三万年之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