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2 / 2)

  最后一个音节落下,罗然然就鼓起了掌:“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李斯特的《夜莺》,”她说完自己也恍惚,李斯特的曲风大多鲜明跳跃,炫技感强,并不是罗宁钟爱的风格,可就在这一瞬,她突然改变了心意,“还是把钢琴搬走吧。”

  两人大概折腾了整整一天,直到晚上快九点,才算是都处理完,罗宁请罗然然在小区门口吃烤肉。

  拔牙期间忌口多,罗宁只要了份乌冬面,偶尔拿刀叉去捻拼盘上的水果吃,反观对面的罗然然,手持生菜包裹着洒满辣椒孜然粉的烤肉,又嫌不尽兴,还要了一小瓶烧酒。

  快吃完的时候,店门外路上的车辆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些穿着校服的学生也推门走近了店里。

  罗宁一家人在她上大学时期才换了房子,所以这个地方离罗宁高中母校也近,隔着一个红绿灯,在一条路上的同一侧。

  “都是刚下晚自习的学生。”罗宁盯着嘉裕高中万年不变的蓝色宽松校服,低头嚼着蜜瓜。

  “高中生真不容易,但嘉裕中学升学率高啊,多少家长挤破头,也想找人托关系把自己家的孩子往里面送,”罗然然抿了口烧酒,突然哎了一声,“你高中是不是也在嘉裕上学?还是进的实验班?”

  罗宁点了点头。

  “不容易,你爸妈肯定费了老大劲了。”

  确实不容易,嘉裕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实验班里的那些学生,如果只是学习成绩出色,那还不够,这些人中大多都是些富家子弟,很多都从嘉裕初中部升上来,彼此也互相认识。

  罗宁是考上嘉裕高中之后,被父母找人硬塞进实验班的,她在普通班里本来也排不上鸡头,到了那里却是实打实的凤尾。

  “你知道,家长什么行为对孩子最残忍吗?”罗宁突然问。

  罗然然好奇:“什么?”

  “把一个本不属于这个阶级的孩子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产生的痛苦,是成人所不能想象的。”此句来源于乔治·奥威尔《1984》

  罗然然有些不懂:“贫穷?”

  “不单指物质上,”罗宁像感到牙疼一般捂住了侧脸,“精神方面也算,还有对比之下的心态。”

  罗宁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个词都非常敏感,罗然然可能不会懂。

  罗然然高中在普通班,叔叔婶婶对她就算不是有求必应,也不会让处在青春时期自尊心强烈的女生陷入到难堪的地步。

  罗宁的贫穷也不在于物质的匮乏,更多的是她父母在她身上所奉行的教育原则的一种反射。她作为教师子女,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被父母拿出来与同事的孩子作比较,所以成绩必须要拿得出手,行为也要艰苦朴素,许多同龄人拥有的东西,对于她来讲,不是理所当然。<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