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2 / 2)

  李聿接过去,拿在手里,却没有低头看,而是问宋双榕:“什么剧本?”

  “一个关于鲤城的故事。”宋双榕简单地讲了故事梗概,李聿没有打断他,也没有露出不耐的神情,甚至在宋双榕停下后,追问“然后呢”。

  见他似乎真的感兴趣,宋双榕便从认识的小说作者讲起,讲他读到原作的那天是如何振奋,“你知道吗,我们两个的家还在一条街上,她写的哪条街,哪棵树,我一下就认出来了。”

  “是吗,”李聿听他讲完后,简单地问:“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原本热络的氛围,好像忽然就安静了,宋双榕停了停,看着李聿的眼睛,说:“我买了明天的机票,所以只能留一晚。”

  他也说不清,中午订票的时候,是出于什么心理,明明已经完全知晓了李聿的心意,却还是下决心隔天就离开,只不过这次不是逃避,更像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尽快结束工作,至于工作完成后要干什么,他还没有去想。

  李聿没有就宋双榕的安排发表意见,只说:“我明天送你吧。”

  “不用了,”宋双榕说,“你还要值班吧。”

  “可以和杜牧林换,他今年也在,”李聿坚持:“我送你。”

  宋双榕最后说了好。

  其实他想提早回鲤城还有一部分原因,小说原作中,有几段鲤城当地的春节习俗描写,春节期间,他可以先回去取一部分景。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聿今天似乎对鲤城格外感兴趣,因此宋双榕试探着开口,向他介绍了当地的一些祈福活动,其中他最喜欢的是“游神”,人们身披红花,盛装出席,扛着供奉的神像,绕街巡游。

  这是春节期间最热闹的时刻,宋双榕小的时候,总跟着队伍游街串巷,从早到晚。

  “听说这样就能有一整年的好运。”他说。

  这一次,李聿没有评价宋双榕“迷信”,而是问:“有了吗?”

  宋双榕摇头,不欲多说,转移话题道:“小说里也写了‘游神’的场景。”

  “所以我觉得我和作者很投缘,”他猜测,“说不定我们小时候还见过。”

  李聿又问了一遍“是吗”,宋双榕说是,李聿不说话了,直到宋双榕准备去取剧本,李聿才像是随意提起一般,说:“我还没去过你家。”

  起身到一半,宋双榕又坐回去,不确定地问:“你说鲤城?”

  “嗯,”李聿的表情似乎有些不自然,停顿了一下,又解释:“我没怎么出游过。”

  在宋双榕的想像中,李聿应该是那种从小就和父母四处游玩,因成绩优异,暑假还要出国参加夏令营的小孩,会在每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前,留下一张面无表情的照片,也许会被迫举起剪刀手,但一定还是不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