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进村的第一天1(2 / 2)

她现在二十万的存款在这里顶多狗三年,农村物价低,房租便宜,房子宽敞明亮,二十万自己可以狗十年吧。

打工还要看领导脸色、担心老板会不会发不起了工资,身体状态也越来越不好,同事们不是这个有腰椎病就是那个有脊椎病。

但是种田就不一样了,现在种田都是机械化,繁重的体力活应该不至于,再怎么不济,也能自己管饱吧,吃的都是自己种的、养的,健康无公害,你看菜市场的土鸡、土鸡蛋多贵?而且生活费也省了,这么一想,付荟觉得农村真的香了。

主要是自己现在这身体,不适合加班也不适合吃外卖。

所以她在城里干了那么多年一直提不起劲,可能就是方向错了,说不定农村真的能治愈她的迷茫,是她的归宿。

想到这里,付荟便去网上查了一下霍灵灵租地的江浦县。

江浦县是C省的,距离她老家也就八个小时的火车,三个多小时的高铁。

它属于C省的省会督城管辖,督城在全国很出名,以美女、美食、历史文物为要点,付荟去年还去那里旅游过,可是却从来没听过江浦这个名字,而且旅游APP上前十景点没有关于它的任何推荐。

不过江浦县地处C省三个著名城市的交汇处,这么一说去那儿也还不错,因为被三个历史文化、经济大市包围,经济条件应该也坏不到哪里去。

至于农业的话,江浦在几年前被评为了“四好农村县”,还在有一年获评了C省得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

而且当地的水域达到国家III类水域标准,空气质量优于国家II级标准,还有绿色江浦生态新城的美誉。

除此之外,它的地理位置、跟新西兰相似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经济作物,什么猕猴桃、脐橙、柑橘在C省都很有名气。

加之十年前,电商时代到来,以及一次成功的招商引资,让全球高端的水果品牌生产基地在江浦落户,那里的现代农业也踏上了转型之路。

……

不过最近几年因为江浦的发展,让周边环境相似的县城模仿,这也导致一些水果在被果商的收购上产生了竞争,境遇自然也不如几年前了。

但总之,你去江浦发展农业,天时地利,有市场需求也有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还迅速,虽然境遇不如以前,但还是有境遇啊。

最主要是,这优美的环境,远离城市,远离亚健康。

看到这里,付荟就心动加想行动了,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她顿时就打了鸡血。

“你租地的那村还有没有地?”

“有啊。”

“给我也来十亩吧。”

……

接下来的两天,付荟让霍灵灵帮忙代签了一份租地的合同,也是一样的价格,十亩地,不过没有租房子,因为霍灵灵说自己的房子大,足够两人住了。

地租好了,霍灵灵那边让人把合同也寄了过来,付荟也跟经理提出了离职。

到公司都发不出工资的节骨眼了,经理还是不忘把她叫到小会议室走一个流程,先是让她留下来等公司赶人,拿赔偿,紧接着嘱咐她在职场上要不断地学习,往管理的方向发展……

这一说,就说了一个多小时。

没办法,这阵子太闲,经理估计也是在找事做。

而付荟这边的思绪,早就飘到江浦去了,她想着乡村宽敞明亮的大楼房,种满了新鲜时蔬的大院子,再养一只狗,一只猫,没事钓钓鱼,悠闲自在,没有任何压力……

经理后面说的话,她只是机械性地吱一声表示认同,而内心则是对农村新的开始迫不及待。

辞职之后,付荟回了一趟老家,过了一个年。

这个年过得也就这样吧,亲戚一如既往地催婚、问工作,问她公司的情况,她一如既往的敷衍,心思飘渺。

付荟没有把种地的事告诉父母,他们不喜欢改变,但是他们的确热衷于购买小区群里的各位老家在农村的业主,带过来的鸡鸭牛羊肉和土鸡蛋、大米、蔬菜……

计划动身的时间将至,霍灵灵这边,突然告诉她自己这几个月动不了身。

“我爷爷奶奶就是从农村打拼出来的,我要去种地的事被他们知道了,我爷爷直接就气进里我还需要留在家里,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呢。”

霍灵灵郁闷地解释,付荟问了几句她爷爷怎样。

“还好,抢救过来了,不过精神状态还不是很好。你知道我花钱大手大脚,上个月的零花钱都用来租地租房,我爸妈因为我把爷爷气病,都把我的卡给停了,而且我爷爷这样,我暂时也不能过去。你不要等我 ,先去吧。”

霍灵灵说道,付荟答应。

“好。”

“我给你一个电话,你去了问他要钥匙。他是介绍我去他们村里种地的朋友,对了,你到了,给我拍几张房子的照片,我到时候网购一点家电送过去。”

“你卡都停了,家电我看着置办吧。”

付荟在元宵节之后动的身,带了整整两个大行李箱,上了高铁。

高铁上她兴奋地不行,追剧也不能抵挡她对新生活的向往,最终只有靠着窗户外的美景来抵消一点激动。

下了高铁,一出来,门口就有一堆司机涌了上来,问要不要坐车,多年他乡、异地、自由行的经验,让付荟知道这种司机大概率是黑的,所以也不吭声,因为他们专坑外地人,自己一吱声就露馅,他们就会跟狗皮膏药一样黏上来。

她决绝地摆手,冲出了重围。

租的地在江浦县星河镇的头坞村的十三组。

这个小县城,高铁站特别小,也没有专门的出租车上客专用通道,网约车更是不好叫。

付荟在高铁上一直约,都没有人接单,可是她也不想坐黑的,所以去了附近的公交站。

高铁站一般都在离市中心偏远的郊区,江浦县的高铁站也是如此,四周看起来特别的荒凉,导航显示到这的只有两趟公交车,而这两趟还都不到星河镇,付荟去星河镇还要到县人民医院,转一趟。

不过也好,虽然路线有点复杂,可是她顺便可以熟悉一下县城,毕竟以后如果要采购一些镇上买不到的东西,还是得过来。

第一趟公交总是拥堵,付荟等到第二趟才挤上去,好在人不多,她坐在公交车靠近后门前面的座位,因为座位后面靠着杆子的一块空地,刚好够她塞两个箱子。

公交车开出了高铁站,驶上了主路,马路宽敞,两边都是绿化带,绿化带后面就是杂草、丛林或者树林,很少能看到一些房屋,就算看到也是稀稀落落地跟马路隔着一片田地、或者池塘。

高铁站到快进市中心的十几个站基本都没有停车,到了市里面,路就堵了起来,狭窄的道路,拥挤的车辆还有摩托,到处都是鸣笛的声音。

三个站用了十几分钟,付荟从县人民医院下车,需要转七路车去星河镇。

二月的虽然没有出阳光,有些风,但付荟拎着两个大箱子,需要使劲,也不至于冷。

下车后就是繁华的景象了,站台后面是一条狭窄的人行道,人行道那边就是一排的小门面,门面已经做起了生意,对面的县人民医院大门里,不断地有人涌出来,穿过马路,过来买食物。

站台后面就有好几个卖吃的店铺,有上海小汤包、江西瓦罐汤、沙县小吃,而且老板都把蒸锅摆在外面,一群人排队在买,老板一边吆喝,一边揭开盖给他们拿汤或者汤包,热气就钻了出来,还伴随着各种食物的香味。

付荟坐了三个小时的高铁,又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已经遭受不住了,立即就钻进了江西瓦罐汤的队伍里,让门外的店员帮忙看下行李,对方答应后,她就钻进了铺子。

狭小的饭馆已经坐满了人,不过大部分都是打包去医院的,堂食的很少,他们都站在过道里等着,所以座位还是有的。

一个服务员正拿着笔和纸到处点菜,付荟看着墙壁上的红底黄字的菜单,感叹这价格真是便宜。

她以前上班的汌市,穿过公司对面的马路、小区走了二十分钟才到的破落城中村,一个肉丝炒粉十五块,而这里只要七块钱。

基本所有的价格都便宜了三分之一不等。

这样的价格让付荟有点兴奋,一个经不住,就点了加辣的一个炒粉,加辣一个炒面,再要了一个花生排骨汤。

服务员先是上来了瓦罐汤,揭开盖子放上了汤勺的瓦罐冒着热气,付荟翻了翻,里面的料还真不少。

三块小排骨,铺满了罐底煮得发白的花生,她用勺子舀了几颗花生,吹了吹,放进嘴里,软糯清甜,味道刚好。

花生好吃,排骨用筷子轻轻一挑就脱骨了,等付荟把汤里的料喝完,一大盆肉丝炒粉就上来了。

白色的粉条被炒成了一种淡黄棕色,加辣的炒粉还放了剁辣椒和红色的朝天椒碎,葱花和大块的蛋黄、细条的肉丝点缀,付荟已经急不可耐。

她拿起筷子,夹起一口粉,用力吹了几口气,鼓起腮帮子大肆干起了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