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咱这新景区,主打的就……(1 / 2)

  可谁能想到,盖房子的钱攒的差不多了,一场山体滑坡,把姥姥和姥爷都带走了。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廖志俊的妈妈就当场昏了过去。

  后来,一家三口到事故现场,从救援人员手里接过了姥姥和姥爷的遗体,安葬在了距离晚杜乡政府几公里外的乡镇公墓。

  姥姥和姥爷去了没几年,他妈因为悲伤过度,没熬过去,也跟着去了。

  尊重母亲的遗愿,廖志俊和父亲把母亲安葬在了姥姥姥爷长眠的公墓。

  廖志俊本来是在县里上班的,后来母亲去世后,看他爸一直闷闷不乐的,仔细一想,大概是想念母亲了,廖志俊索性就参加了岗位竞聘,这才调到了晚杜乡,顺带着把他爸也给带来了。

  父子俩就这样在这里安家了。

  乡下的房子并不贵,廖志俊花了六万多块钱,在镇上买了一栋民房,平时他上班,他爸就负责买菜做饭,空了就骑着儿子给自己买的“老头乐”,去公墓看看妻子。

  父子俩的生活平淡又宁静,就像镇上的生活,永远都是慢吞吞的节奏。

  这个地方真的很适合养老,但这样的慢节奏,却是所有资本都不愿意涉足的地方。

  钱只有不断的快速流动,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

  但在这里,老百姓一贯的想法就是“小富即安”,只要家里的米缸还有米面,地里有蔬菜,房梁上还挂着没吃完的腊肉,老百姓就一点也不慌。

  可镇上的干部们慌得一批啊。

  大家都这么佛系躺平,哪个投资商愿意过来投资项目嘛。

  乡里也想过要不要紧跟潮流,争取一些像是露营、徒步之类的旅游项目,但征求意见书发下去之后,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居然有一大半村民都选择投了反对票。

  廖志俊当时就无语了。

  为什么呀?

  乡里要是真能引进什么旅游项目,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那乡亲们不都跟着一起发家致富了吗?

  这一点,卫昇倒是觉得挺能理解老乡们的。

  面对廖乡长带着苦笑的解释,卫昇点了点头:“换位思考一下,其实也能理解老乡们的摆烂心理。”

  “廖乡长您想想这几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我猜想,咱们晚杜乡,肯定也有很多老百姓家里,当初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去读书考大学吧?”

  “可全家人努力种地打工,好不容易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到底有没有光宗耀祖,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呢?”

  “我猜测,这里面,可能一千个大学生,也未必有一个真能在大城市出人头地,把全家人都接到城里去享福的吧?”

  “如果换成是我们,发现无论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还是自己的孩子在大城市打工,挣的钱可能还不够养活自己,而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得到的却只是一副浑身是病的身体,甚至还有外债,您想想,如果是您的话,您还愿意努力吗?”

  老乡们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