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186(2 / 2)

  选好了布料和款式,接着就是去里间叫裁缝量尺寸,两个护卫非要跟着进去,惹得江逸又是一阵不悦。

  江逸抬手让裁缝拿着尺子测量,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说话。

  “朱掌柜,我家公子的衣服可做好了?”

  听上去是一个爽利的姑娘,江逸猜应该是哪个大户人家的丫鬟。普通人家不会到外面去做衣服,有钱人家也不会让小姐出来抛头露面。

  “姑娘别急,陈公子要的东西我们怎么敢怠慢,王绣娘做了快半个月才做好,我这就让人去取。”

  说话的是掌柜的,他随后就叫了一个伙计去里间取衣服。

  “若不是公子看中王绣娘的绣工,哪有你们做这生意的机会,我可要仔细瞧瞧,别被你们糊弄了。”丫鬟的语气不甚高兴,听起来对绣娘不怎么看得上。

  “再多给小的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呀。”掌柜连忙陪笑。

  等江逸量完尺寸出来,正好看到这位姑娘让人把衣服挂在架子上仔细检查。

  这件衣服往那一放,就像一件高定礼服突然出现在成衣店铺里,即使不怎么识货的人也能一眼看出其中的区别。

  江逸小声问伙计,“这衣服是谁做的?”

  伙计脸上掩盖不住的骄傲,“这是我们朱记的王绣娘做的。”

  然后就滔滔不绝地说起王绣娘的事迹。

  这位王绣娘是个寡妇,并非宣城本地人,前些年家中遭难,来这投奔亲戚。长居亲戚家日子过得自然不好,但好在她有一门家传手艺,一手绣工巧夺天工,也能帮着添补一二,才不至于住得长久惹人白眼。

  不过她这亲戚并不是什么好的,听信了那牙婆的话,竟想着把她一百两卖给路过的商人做妾。

  这朱记布庄的朱家专做布料生意,朱夫人见王绣娘绣工精湛,起了惜才之心,便收留了她让她在布庄里做事。

  王绣娘为了报答朱夫人,拿出了家传绣法,替朱记打响了名声,朱记也生意大好。

  很多大户人家看中了王绣娘的手艺想让她去府里做事,哪怕价钱再高,王绣娘也没有动心。

  “所以现在不少贵人来我们布庄都指定王绣娘来绣。这陈家在宣城那是一等一的大户人家,就连他家的几个公子,若有那重要的节日也是在我们布庄做的衣服。”伙计说起来一脸的与有荣焉的。

  江逸听了眼睛一亮。

  他说的那些王绣娘绣工如何如何好的话江逸倒没有放在心上。他在宫中也好,国公府也好,从来用的都是好东西,也没有什么虚荣攀比之心,但这衣服却正好有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