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制衡242(2 / 2)

  里正不敢惦记窦婴的人,颇为不安地问窦婴,“这不好吧?”

  窦婴不这样认为,“倘或愿意,老夫认为比跟着老夫有意义。对了,他仨是不是跟去病他们到山边乘凉去了?”

  孟粮点头,“奴婢就是看到他仨和牛固四人能看住小公子才没去。”

  窦婴让孟粮去找他们。卫长君补一句,“在八阳里教出经验,以后也可以去城里功勋之家授课。”

  里正的儿子赶忙说:“大公子,我们请一个就够了。”

  卫长君:“我知道。孟粮,记得告诉他们,八阳里想请一个教书先生。”随后卫长君佯装一通百通地提醒里正,其实可以多盖几间房。周围种红薯的人家不少。他们卖红薯差点算错,其他村的人也有可能算错。其他人要是舍得能把孩子送去八阳里识字,八阳里村民也能省点束脩。

  里正以及子侄恍然大悟,直呼他们怎么没想到。

  韩嫣佩服:“卫长君,你这脑袋怎么长的?”

  “天纵奇才就是我。”卫长君说的大言不惭,韩嫣送他一记白眼。

  窦婴担心官家不许私设学堂,“是不是先请示一下陛下?”

  里正三人糊涂了,这等小事还用请示陛下。

  窦婴解释:“识字事小,办学事大。或者你们把房子盖好只教本村人。外村人想学也不要束脩?”

  三人同时摇头,这哪行。他们请先生的钱都是一点点攒下来的。三人就把视线投向卫长君。卫长君笑道,“侯爷,您要是在家弄个学堂,陛下肯定有想法,长安未来人才都被您弄走了,十年二十年后半个朝堂都是您的门生。但村学,我觉着陛下巴不得越多越好。”

  世家出身的韩嫣和窦婴没听明白此话何意。

  卫长君问韩嫣,“我给青弟买弓箭的时候你是不是说过,放在家里的弓箭只能比仲卿自己买的好,不能比他的次?这样一来,禁卫从这儿回到宫里再看到仲卿用来练习的弓箭,就不会觉着他装穷或者真穷。只会觉着仲卿想用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

  韩嫣点头:“他们一个比一个心高气傲。”顿了顿,犹豫片刻,觉着里正也不是外人,“不止他们,我以前也瞧不上出身市井或乡野的郎官。”

  卫长君等人一点不意外。韩嫣见状,颇为意外,“你们知道?”

  里正道:“我也知道。韩公子眼高于顶,听说都不把刘姓王爷放在眼里?”

  “那真是误会。”韩嫣知道他说的是哪件事,有次随陛下出行,他先走一步,某个王爷看到车就以为陛下在车里,跪下行礼。后来知道是一辆空车,又以为被他戏耍找太后抱怨过,太后因此还劝陛下不可太放任身边人,“驰道多宽你们也知道,单边就有几十丈。马跑得快,等我看到路边有人再停也来不及了。何况驰道只能陛下的车马行走。我就算远远地发现路边有人也不会过去问他们是谁的人。万一是哪个公主侯爷的人,我是罚还是不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