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251(1 / 2)

就见村子里的小伙子,围着苏清风,叽叽喳喳的,活像是一群麻雀。

“清风哥,这外国人,真长的是蓝眼睛?就没有绿眼睛的吗?”

“清风哥,外国人跟咱们也吃的是一样的吗?”

“清风哥,你真厉害,俺连村小学的语文课都听不下去,你居然还能听懂洋文!”

苏清风听到最后一句话,又好气又好笑。

他捶了说话的那人一下,没好气道,“柱子,我平时怎么跟你说的,不管咋滴,至少读点书,不做个睁眼瞎。”

柱子挠了挠后脑勺,憨笑一声,“行,我听清风哥的。我回去以后,再琢磨琢磨。”

旁边的瘦猴见状,忍不住吐槽起来,“清风哥,伱是不知道柱子有多愁人。以前去扫盲班的时候,他只要坐在位置上,听那些知青讲课,基本上没过三秒,就呼呼大睡了。”

柱子听到这话,感受到苏清风的目光,登时就急了,脸涨的通红,吭哧吭哧出声,“清风哥,这不怪我……我也不知道是咋回事,看到那些字就犯困……我倒是认识那些字,可那些字偏不愿意认识我……”

苏清风“邦”的给了他一个爆栗。

“你小子还好意思说这话!”

柱子浑身上下,有着一把子力气,虽然脑袋憨了一点,但是真动起手来,那是半点都不含糊。

因此村里人都没人敢招惹这家伙。

但是此时此刻,柱子对于苏清风,却是一副任由捏扁搓圆的态度。

拖拉机一路轰隆隆的,周围的空间,全是纷纷扬扬的尘土,苏清风从包裹里掏出来一条红围巾,在黎冉的脑袋上,包裹的严严实实。

旁边的小伙子,哪里看见过这画面。

他们也不是没有看过刚结婚的夫妻。

但是在苏家村里,每天都有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要么就是婆婆磋磨儿媳妇,要么就是刚进门的媳妇给家里立规矩,又或者是和妯娌相处的不好。

再加上有些小伙子家里穷,甚至他们有的时候,还会生出这样的念头……

其实一个人打光棍,也不算是什么坏事。

只是在今天,他们看到苏清风这样的。

原来……有媳妇,也不一定会有那么多闹心的事情。

他们看着苏清风的样子,心底不由自主有点羡慕。

有媳妇真好。

他们也想要香香软软的媳妇。

随着时间逐渐流淌,拖拉机总算回到了苏家村。

刚一进苏家村,苏清风就感受到了村子里的变化。

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村子下风口的空地上,原本草草搭建的猪圈,已经初具规模。

周围都是用红砖堆砌成的猪圈,上面是新盖的茅草房顶,底下是石灰铺就的地面,防潮效果更佳。

当苏清风看向那只最大的母猪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猪圈里的猪仔,似乎又多了许多。

他一问,苏四卫就笑了,“说来也巧,那天你们去镇上的时候,这母猪就产仔了。她这一次,一共生了十二只猪崽子,而且现在都还活着。”

“清风啊,咱爷俩下次去省城的时候,可得好好感谢一下郭主任。”

要是没有郭耀军照顾他们,他们去养猪厂选猪仔的时候,说不定还会被坑一把。

就比如……故意给他们选一只病恹恹的母猪。

虽然母猪也能调理,但是毋庸置疑,这也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

他们苏家村可耗费不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郭耀军可以算是苏家村养猪事业上的贵人了。

看了会猪仔,因为苏清风心里存着事,也不敢耽误,赶紧拉着老爹,回了一趟家里。

他们先去的是自己家里,而不是老宅。

一进门,苏清风就神神秘秘地关上了大门,然后压着嗓子,“爹,娘,我先说件事嗷。不过在那之前,咱们可得说好了,不许哭。尤其是娘,你本来就体虚,可不能大喜大悲。”

这个时间点,白静还在厨房做饭。

听到声音,走到门口,就听到苏清风这么一句话,心里头还有些纳闷。

她又不是小姑娘的时候,都半老徐娘了,哪里还会跟小姑娘似的哭哭啼啼。

倒是苏四卫,脑子转得快,揣摩了一下苏清风说这话的意思,心中倒是隐隐约约有了些许猜测。

他二话不说,就拉着白静做到椅子上,然后把大门一关,就沉声道:

“清风,你有话就说吧。我跟你娘受得住。”

苏四卫没有说的是,这些年他和白静,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白家人的踪迹。

只不过一直都没有得到消息和结果,对此,他们早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如今苏清风能打听到一点消息,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苏清风沉默了一下,旋即就把黎瑞光告诉他的话,全盘托出。

“……岳父那边的意思,就是先让我们别着急,把东西寄过去,再打听打听情况。他说他在那边有关系,说不定还可以通封信。至于我嘛,我打算抽个时间,亲自去胶东那边瞅一眼,看看那边农场具体是啥样。”

白静从一开始,听到父母的消息后,因为情绪激动,双手就忍不住地颤抖。

苏清风从来没有看见过,她情绪这么激烈的样子。

更多的时候,白静给他的感觉,就像是柳枝,看似柔弱却又无比坚韧。

过了许久,白静才勉强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拿出纸笔来,一行一行写下需要准备的东西。

其中,单是被褥就有四床。

要不是这次还得托黎瑞光的人脉,再加上胶东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还是先低调点比较好。

只不过就算再怎么低调,这长年累月不见,白静心底的担心,根本无法用言语述说。

她改了又改,删了又删。

一张纸页上,涂涂改改了好几处,这才定下来大致要寄的东西。

苏四卫琢磨了一下,“胶东那边靠海,说不定可以吃点海货,但是不像咱们这边靠山,想吃什么肉,还可以去打狍子、野鸡之类的东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