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箭猪(1 / 2)

  两人花了五十文钱,在一家民家投宿,屋主是个五六十岁的大婶,又高又胖,身子硬朗,听说他们是从南方来,啧啧称奇,十分殷勤。

  洛小宁甚至感觉,为啥平时总说寒冷地方的居民多热情,因为在这种旷远荒茫、地广人稀的地方,能遇到一个同类,都感到很不容易吧。

  她屋里屋外地转着,这北方的风土人情与南方的大不相同,让她甚感新奇。

  屋外有只大水缸,顶上积压着两块大石头,洛小宁好奇去看,不防备间,一股酸臭之气扑面而来,呛得她连连咳嗽,连退几步。

  这情景被大婶看到了,不由哈哈大笑,带着她离近了瞧。

  原来那大石头底下压的,竟然是层层叠叠的大白菜,跟新鲜菜叶不同,整颗菜变成了一种水淋淋的淡黄色,虽然酸臭,但闻久了,倒也能习惯。

  “俺们这疙瘩不比你们南边,冬天没有菜吃,家家都要腌这个,”大婶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一层白菜一层盐,一层白菜一层盐。这还不算酸的,先前俺家儿媳妇笨,压的不严,腌坏了一大缸,唉呀妈呀那才叫臭,顶风熏十里啊!”

  大婶虽然说的都是家常事,但被她比手画脚地一形容,听起来就是很有意思,小宁被逗得咯咯直乐。

  对这种酸白菜她也有了个大概的认识,估计就像南方的酸笋,也是很多人觉得臭,可就是有人爱吃。

  “来来,还没吃东西呢吧?”大婶热情,把她带进屋,从冷的地方骤然到热的地方,反而让洛小宁打了个冷战。外头寒风凛冽,但这屋里真是暖和,灶台里噼噼啪啪燃着炉火,四周都是夯实了的土墙,让热气跑不出去。

  大婶此时正在煮饭,贫门小户,说实话不是什么高档的食材,但洛小宁看一切都很新鲜。

  只见土制的灶台上嵌着一口大铁锅,锅里咕嘟嘟地煮着一种微微泛着淡红色的圆圆的米粒。

  “这个啊,是高粱米,”大婶一边说着,一边揉手里的面团,那面团也不是寻常白面,而是带玉米的黄色,和得比较稀。

  说到高粱,洛小宁终于有印象了,原来她家的扫帚就是用高粱须做的,南方那边还用来酿酒,不过直接吃高粱的谷粒,她还是第一回 。

  大婶说着话,胖手一抖,一团玉米面像小李飞刀一样飞出去了,惊得小宁一激灵。

  然后她就看见,那团面糊不偏不倚地落在铁锅的锅壁上,由于冲力被挤成了一个扁扁的圆饼,又由于粘性固定在那儿,不一会儿,就被铁锅的热力烫熟了,成了一块黄灿灿的玉米面饼子。

  小宁大笑起来,原来所说的“贴饼子贴饼子”,就是这么贴的。

  “你们干什么呢?”都过敏听见这边嘎嘎地乐,也进来凑个热闹。

  “啊,你来得正好,尝一点,看行不行,”小宁给他舀了一汤匙的高粱饭,还掰了一丢丢玉米饼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