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转机(2 / 2)

听着妻子的絮絮叨叨,刘启安心里若有所思,或许自己知道怎么去帮助儿子了。

。。

翌日一早,刘恒杼就跟着父亲骑着马出门,方向不是自己的医馆,而是顺着街道向东而行。就在不久前,刚刚完成日常修行的刘恒杼,就被父亲告知要带他拜访下族中长辈。

二人此行的目的地是沥阳东市,骑马走在城中,河面吹来的微风拂过脸庞,温柔的像是母亲的手,河面荡起阵阵波纹给人以安静的感觉,河水两岸满是翠绿的垂柳,映得水面碧绿通彻;街道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繁荣景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宋代词人柳永描写宋代钱塘的盛景。不过现在,刘恒杼觉得这词用在沥阳郡很是应景。连绵数千里,浩浩荡荡的沥水养活了周边数以亿计的生灵。滚滚沥水从西向东,奔腾不息。沿途中又有各支流向外延伸,沥阳城内便有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作:茨淮河。自沥阳南城起,到沥阳东城偏北而终,在河水不断冲击下形成一片不小的湖泊。沥阳城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沥阳东市便设立在湖边。

“爹,怎么突然的要让我去学打铁啊。”在路上已经知道了此行的目的:让他去跟随族里的五长老学习锻造兵器的技术。对此刘恒杼是百思不得其解,印象之中,自家父母一直期望兄弟二人习武有成,毕竟在这个讲究暴力可以解决一切的世界里,武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武者是最尊贵的职业。至于打铁?呵呵,旁门左道耳!

“你不是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换取秘药吗,我和你娘商量过了,制作笔是肯定不行,但是你要是能对兵器进行改进,捣鼓出来一个新的兵器,那么这个功劳足以让你使用秘药。”顿了顿,刘启安接着说道:“等会见了五长老,切记不要说打铁,他不喜欢这个叫法,要说是来学习锻造兵器的。”

刘恒杼点头应下:“孩儿知晓了。”看来这个五长老有职业歧视啊。

与刘恒杼原本想的路线不同,父子二人没有沥阳东市,而是来到东市附近的居民区的“易安坊”。在一处占地极大地宅子前,刘启安勒停马儿,带着刘恒杼前去敲门。不一会,大门从里面打开,开门者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壮汉,看到立在门口的刘启安,言语中带着几分诧异:“呦,启安兄长怎么来了,真是稀客啊,快快进来吧。”

刘启安笑着抱拳道:“文铭你就不要打趣我了,我算哪门子的稀客。对了,恒杼,这是你四叔,快来拜见。”

刘恒杼连忙上前作揖,“侄儿刘恒杼拜见四叔。”

“文铭,此次前来是拜见五长老的,不知现在可在家中”一番寒暄后,刘启安说起此行的目的。

刘文铭回答道:“在的,就在后院锅炉房呢,你们先坐会,我去叫下父亲。”

刘启安连连摆手,说道:“哪能如此让长老麻烦,你直接带着我们过去就行了。”

“也好,随我来吧。”

不一会,三人就来到后院锅炉房里,见到五长老,皮肤黢黑,身材粗壮其貌不扬,但是一双虎目炯炯有神,平添了几分威严。在来的路上,刘恒杼就从父亲那儿得知,五长老名字叫做刘远山,修为达到武道第四境——天门,是家族的话事人之一。

在听完刘启安说完打算让刘恒杼跟着自己学习锻造的技艺后,刘远山很是诧异:“启安呐,你家的娃娃不和你好好的学习医术,反而要跑到我老头子这来学习锻造?”

刘启安听完,摇头叹气的说道“哎,说来惭愧啊,二郎这孩子打小性子就跳脱,一看书就犯困,哪能学好医术。反而喜欢刀枪武器这些。这要是说道锻造武器,您老的技艺那是咱们沥阳郡都首屈一指的,我就琢磨这让恒杼在您手下,哪怕就学到个皮毛,也够他以后吃上一辈子的了”

“哈哈哈,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真想不到这话能从启安你个闷葫芦嘴里说出来,该不会是你媳妇交代你的吧。”刘远山睁大了双眼,对刘启安说的话一副很是诧异的样子。

刘启安赶紧摆手否认,“没有没有,都是肺腑之言,肺腑之言”

。。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经过刘启安一番恭维,加上原本就是本家,刘恒杼学习锻造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如此这般又过了半个月,刘恒杼除了日常锤炼体魄外,就是来到东城学习打铁,虽然五长老很不喜欢打铁这个说法。

其实打铁也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很难让人升起兴趣。但是刘启安有句话说的很对,刘恒杼确实非常喜欢刀枪剑戟这些冷兵器,无论在前身还是现在。正所谓爱屋及乌,因为对兵器的喜欢,才让刘恒杼对打铁没有抵触,认认真真地跟着学习了半个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