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小商贩刘恒杼33(2 / 2)

这种情况下,自然不难理解刘恒杼对周围人的冷淡与敷衍了。

自顾自地来到摊位前,打开包裹放到案板上。刘恒杼的包裹说是包裹,其实就是一块四方形的油布。需要运输时把四个角聚拢打个活结就是包裹。到了摊位,把包裹的活结打开,四个角往外一扯,平摊在案板上,就是一块桌布。此刻,摊开的桌布上漏出里面的物件来:十副膏药,五瓶治疗跌打损伤的药酒,十二支深褐色的羽毛,这便是刘恒杼准备卖的物品。当然一般的羽毛肯定是卖不出去的,这些羽毛便是刘恒杼这段时间的实验成果——羽毛笔。

制作羽毛笔是刘恒杼临时起意做的决定。因为肥皂的制作一直没能成功,家里母亲对刘恒杼偷油的行为看得也是越来越紧,现在更是已经把厨房的门给锁了起来,没有实验的原料,刘恒杼也只能暂时放下实验,他的赚钱大业也被迫终止。不过刚好那次带梧桐去摘桑葚的时候,碰巧打死了一只野鸭子,看到鸭子身上的羽毛时,刘恒杼灵机一动,打算先把肥皂的实验放下,卖卖羽毛笔,先把实验原料的钱赚够,算是启动资金。然后再重新拾起自己的小目标,把肥皂给造出来,用于自己开脉的薪资。

羽毛笔的原材料用的就是和梧桐采桑果时打死的那只野鸭子。作为钢笔的前身,其因制作流程简单方便而著称。只需要先将清理掉羽毛根部常带的鳞片和皮肤组织和羽毛管内部,然后插进充满沙子的铁锅里加热,烘出水分,使之变硬,最后在羽毛根部斜削一刀作出口子,这样一支羽毛笔就做好了。像这十支羽毛笔就是刘恒杼花了一天时间做好的,简单操作易上手,比起制作肥皂什么的可是轻松了许多。

这让刘恒杼不由得感慨:世事就是如此的残酷,很多时候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你能做什么!

对于羽毛笔的销售,刘恒杼反倒是不怎么担心。沥阳郡内,人们日常写字绘图用的都是毛笔,但是制作手艺与前世相比起来,相当粗糙。其毛多用的是羊毛,很软;也有用猪毛的,硬度足够,但是容易分叉。刘恒杼自己也用过,像自己这样专门练过毛笔字的,有些功底的人都没法掌握的很好。普通人想要掌握好,需要话费不少时间。而羽毛笔因为笔头坚硬,虽然没法体现书法的美感,但是书写起来要简单方便许多,非常适合这个世界。

此方世界,文道不显。能识字写作的都不多,更遑论书法这么高级的文学分支了。对于书写的要求就是方便快捷,能认出来就行。好不好看无所谓,更没有遒劲有力,铁画银钩这些要求了。因此这羽毛笔在沥阳郡很有市场。市场上一般的毛笔售价四铜板,刘恒杼给自己的羽毛笔定价三个铜板;再加上这东西整个沥阳城内,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已经打出名声的羽毛笔在开张后半个时辰,就被一扫而光,买者多是那些大店铺的掌柜、账房之流。

又过了段时间,日头渐渐高起。刘恒杼估摸着应该快到中时(十时辰制。昼夜各五分,昼为朝、禺、中、晡、夕五时;夜为一、二、三、四、五更。)看着自己案板上还剩下的五包膏药,两瓶药酒。这东城毕竟不是南城,这里可没人知道自家医馆的名声,膏药和药酒这些用在自己身上的东西,肯定买熟人的。心里嘀咕道:“算了,估计今天这膏药是卖不出去了,赶紧回家吃饭才是正理,下午还要做实验呢。”

把剩下的膏药、药酒往油布中间一揽,提起四角打个活结便收拾妥当,而后刘恒杼抓起包裹,潇洒往肩上一甩,向自己左右两个邻居摆手示意后,潇洒离开。

看着还在忙碌的“左邻右舍”,刘恒杼心中难免有些唏嘘,自古以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使是穿越者也不能免俗。想到这里,刘恒杼心中莞尔,对自己打趣道:“上一世没出校园便穿越了,却不想哪怕是在玄幻世界自己也要为钱财而奔波。看来这九九六的福报自己是逃不掉漏!”

不过,打趣归打趣,刘恒杼知道自己虽然也是摆摊的,但是周围的邻居还是不一样。嗯,自己可是一个有理想的摊贩,那话怎么说的来着:“不想当修士的摊贩不是好摊贩。”哈哈!

自我感觉良好的刘恒杼来到东市管理马屁的地方,找到自己的马匹,付了一个铜板的看管费用。结束了今天的摆摊生活,准备回家吃饭,同时顺道购置些羊油与香料。使用羊油是刘恒杼对实验的改进,因为比起猪油,羊油做的肥皂更容易塑形。

在回家的路上,刘恒杼在心里盘算着未来的规划:虽说这几天生意不错,抛开膏药药酒不谈,光是羽毛笔这一项就有三十六个铜板的进账,加上药酒、膏药,已是超过刘路这老摊贩一日的收益。只是卖羽毛笔这门路绝非长久之计,一来嘛一支笔三文钱,除非工业化生产,不然想要攒够自己开脉所需的银钱,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行,只能做应急之需;第二,羽毛笔的优点是制作简单,但是简单就意味着容易被仿制。这年代可没有什么专利保护,等到其他人山寨成功,羽毛笔这门生意也就走到头了。所以自己想要开脉,继续实验制作肥皂才是正途,毕竟没有成份分析的法子,只要刘恒杼不泄露秘方,别人很难仿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