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起风的菲尼克斯263(2 / 2)

这笔交易的结果是让纽约得到了由3名得分后卫(是指的不是位置而是比赛风格)、5名大前锋和2名小前锋组成的10人轮换阵容,而马刺,就阵容来看,无懈可击。

“伊赛亚,好人啊。”

于飞感慨道。

穆托姆博点头道:“他确实是个好人,就是脾气有点不好。”

“大飞,别偷懒了!”莫布里扔了一颗球过来,“战斗开始!”

莫布里的“战斗”是半场三对三的对抗。

这是莫布里来到球队后带来的一个小游戏。

输的队要么跑“死亡旅行”,要么每人拿出1000美元。

一般来说,于飞在哪个队,哪个队就赢,他的身材配上打法,打半场三对三是无解的。

听到莫布里叫阵,于飞欣然迎战。

结果于飞只在外线投篮便轻松获胜,“你们是要开跑,还是给钱?”

“别想在我这里赢钱。”

老猫说罢,脱了球衣就开始一轮“死亡旅行”。

什么是“死亡旅行”?这是NCAA教练的一种训练方式,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具体来说,它是一项跑步练习,要求球员在28秒内完成。

首先它要求球员从底线出发跑到罚球线,再跑回底线,再从底线跑到中线,再从中线折回底线。

你还跟得上吗?还有呢。然后要球员跑到对面半场的罚球线,再折返回来,最后从跑到对面半场的底线,再折返回出发点。

要在28秒内完成,失败的重来。

如果于飞输了,他会直接给钱,毕竟一趟跑下来太累了。

不仅仅是于飞,除了老猫,其他人输了也是直接给钱,毕竟大家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习惯了,一千美元而已,对底薪球员来说也是一点小钱。

这也能看出老猫有多么持家,一看就是退役后不会破产的料。

几天后,雄鹿开启西部三连客的旅程。

第一站的对手便是本赛季强势崛起的菲尼克斯太阳。

史蒂夫纳什在太阳所做的事情,就像于飞当初被交易到雄鹿时一样。

只不过,太阳的赛季前半程看起来比当初的雄鹿更加强势。

太阳队在前35场比赛中赢下了31场,由此领衔战绩榜。

但于飞对他们的打法更感兴趣。

太阳队每场比赛平均进行97.35次进攻,是自1999-2000赛季的国王队以来最高的,并且在三分球出手次数(近每场25次)和命中率(39.3%)方面遥遥领先。这样的节奏和三分球配合纳什精湛的传球和斯塔德迈尔震撼人心的扣篮,让对手无法承受他们内外线不停得分的冲击。

在于飞看来,即使把这支太阳队平移到20年后的小球时代,他们也能完全适应。

因为他们就是现代小球的鼻祖。

雄鹿虽然有未来5OUT阵容启动的X进攻,但这不是他们的常规打法。

而太阳从常规打法看起来就很接近小球时代的玩法了,他们没有专职三分的神射手,从数据统计来看,他们的主要轮换阵容除了斯塔德迈尔在内的几个内线之外,其余人统统都是射手。

全队总共有八名球员场均出手至少2记三分,无论是纳什,还是乔约翰逊亦或是姿势起码的马里昂,只要有机会就果断出手三分球。这让太阳的球场空间远比其他球队开阔,从进攻的宽度与广度来说,对那些还坚持设置孤立区单打,从内线打出优势的传统球队就形成了降维打击。

雄鹿这边则在奥本山宫殿乱斗之后,基本确立了以于飞为绝对核心的一星四射体系。

当晚,卡尔有意看看雄鹿的一星四射和太阳的.谁在进攻端更奔放。

于是,一场炫目的进攻大战打响。

雄鹿和太阳都在进攻端鼓足劲,防守端的投入则十分轻微,这导致双方第一节的高得分。

34比29

太阳在奔放的比赛节奏里,首节便轰下34分,主场领先雄鹿5分。

这让卡尔有更好的角度来观察太阳队的打法。

虽然太阳那惊人的场均三分出手次数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但经过雄鹿两连冠的洗礼,卡尔对篮球观已经被于飞刷新。

他直觉地认为,太阳出手这么多三分的目的是创造进攻篮下的机会。

在以五人防守为单位的篮球比赛里,你要限制住一个投篮专家已经很困难了,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球队的首发都有一个外线神准的球员。可是,如果对方五个人里有四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出手三分呢?想要完全防住五外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雄鹿的5OUT概念和X进攻的基本理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雄鹿是太阳的先驱,只是太阳在外线投篮这块迈出了更大的步子。

两种先进的理念相互碰撞之下,给观众的体验是新奇而美妙的。

流畅、快速、高效,篮球比赛中最具观赏性的因素都在这场比赛里。

5OUT是雄鹿季后赛里的杀手锏,但值此非常时期,他们需要于飞长期大量地担任5OUT的核心来保住球队的下限。

如何保持节奏,控制局势,这是于飞需要进一步学习的部分。

今天,更成熟也更完整的太阳队坐拥主场之利,最终以121比111的比分战胜雄鹿。

“今晚没有输家。”太阳主帅德安东尼说,“我在这里看到了篮球运动下一阶段的运作方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