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风雨南京行(九)88(1 / 1)

 里里外外看了几圈之后,他对复制人王没蛋的经商头脑不得不由衷的赞叹,看来洋人当中也有会做生意的,终于觉得没有浪费时间的王飞虎,走出了公署。可是当他来到大门口时,面对着此时已经稍嫌时髦的过了头的店面,感觉到有些别扭,哪里不对劲儿呢?王飞虎对着这个可以叫做“商厦”的门脸左看右看,看了好久终于反应过来,我靠,“联合公署”怎么看,怎么是一个行正单位,不像是做买卖的,不如改叫“中意合资通河商社公司”更贴切些,然后把一些“公署”的职责剥离出来,成立单独的机构更好些。就这么定了,以后统一简称“通河商社”。 改好名字后,王飞虎猛然间想起前世自己经历的若干“不正当竞争”行为,虽然此时还没有商业保护法,但是也得给自己刚刚兴起的华夏超级市场业立立规矩不是?他草拟了几条,随后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王没蛋。然后再在南京、杭州、山西、广东等地的“无极商贸公司”的分号,纷纷扩充门面摆上柜台,陈列相类似的产品,引入“竞争”。而且每家店开业时也是大搞活动,招聘年轻姑娘作为服务人员。与“通河商社”有所不同的是,“无极商贸公司”主营业务是药品、食品还有医馆,所以更贴切当代人的生活。并且主营“阿虎日化”的一些产品还有飞虎军其他“土特产”,显得更加贴近地气儿,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品牌。而“通河商社”则显得更国际化了一些,有更多的流行时尚元素,还有国际元素,让人感觉可以从这里看到全世界,所以在经营策略上来讲,城市里的两家店铺的比例一般设置在“无极社”三比上“通河社”的七,到了县乡级的场所,则变成了“无极社”的八,比上“通河社”的二,反正不管怎么个比例,最后都是王老板赚钱。为了将产品打出国门,多赚外汇,王飞虎计划等到美国超市大王过来后,详细的探讨下几年内店铺的网点布局,还有海外市场规划方面的事儿。 在这两家稍显大型的百货公司范畴之外,还有十几家联合各地乡绅、财主或者原来就是商号的商人,成立的各具地方特色的小百货公司,除了经营原来的业务内容外,也代理两家商社的产品。王飞虎的想法是,发财的道路宽又宽,华夏人没必要和自己人过不去,与其大赚特赚让别人红眼想歪招,不如直接在前头就把路领好了,让华人一起赚。 国内市场早有一天会饱和,没关系,国外的渠道王飞虎有自信两年内就会打通,随意他更乐意看到除了飞虎军势力之外的其他华人,将买卖做到洋人那里去。鉴于目前较高的运输成本,还有极为单一的物流运输手段,王飞虎在考虑水运、陆运的同时,不得不动用杭州小刀会这一捡来的“物流公司”,利用他们在华夏广阔的运送和人情网络,把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 “小刀会”总部派来了几位得力的帮众,在这种组织严密的帮会制团体当中,新任会长应黛秋反而成了幕后人物,但是对于王飞虎抗战的支持,却一分也没有减少。为何不来相见?王飞虎在置业忙碌之余,总是郁闷的想到。冯庆远此行是比较顺利的,南京有两个当年比较交好的同窗,在听说了“通河商社”竟然是冯庆远后台老板开的时候,对飞虎军升起了浓浓的兴趣,当即表示可以到通河商社与王飞虎进行商谈。只是到场之后,发现了意大利人的身影,对飞虎军的背景隐隐露出了担忧。 王飞虎对此没有过多的解释,因为这个年代,但凡能够做出些成就的,几乎都少不了外国人的支持,北洋军阀如此,蒋委员亦如此。他想用自己一点点提升的影响力,还有飞虎军慢慢打出来的声誉,影响此时的青年人们。如果这两个青年人都畏首畏尾,何谈全国人才来赴?王飞虎也安慰了因为推荐失败有些难过的冯庆远,这根本不算什么,外人不可能知道王飞虎对于民族复兴还有华夏富强而作出的努力,冯庆远看到了,但是他又无法对外人道。作为对冯庆远的鼓励,直接安排冯庆远,孙海等人,在南京的大大小小商街,还有周边的县城内,利用意大利人留下的资金,又开了规模略小于“通河商社”的十几家“庆远百货商厦”,专门经营“阿虎日化”、东北特产、生活用品,以及食品酒水饮料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