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九章 津南攻势(三)246(1 / 1)

 王飞虎查看了一下万大胡子的部队行踪,最靠近这里的,是一个加强连,才两百人不到,这是为了在打通运输补给通道后,及时处理和转运物资的先遣连。 和此时世界上其他强国军队不同,卫国军从上到下非常重视物流配送。原因非常简单。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了军队,而且在黑龙江人普遍都有钱了之后,他们的加入会将个人的利益带到队伍当中,这在卫国军当中是被允许的。只要不触犯律法,不触犯国家和卫国军利益,王飞虎允许他们自己从事相关的贸易往来,这样一来随着王飞虎自己把买卖做到势力范围内,就连卫国军队伍当中大大小小的随行人员,全部都有生意做。 这一点和现在华夏境内的其他队伍,以及世界范围内大部分队伍都不一样。王飞虎想的也比较简单,在我的队伍当中拉山头,搞腐败?他是嫌他命长了,而且不仅依靠生化复制人,在卫国军当中,不断地进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也是保证生化复制人减少后,队伍的纯洁性以及战斗力。最关键的,这个方式大大的提升了卫国军普通战士们对军队的认可,并且将士兵们所进行的生意最大限额扎死,并通过血缘关系、祖籍关系等要求,限制形成家族或是老乡等团体势力形成,这样在建立之初,就杜绝了后续的腐败和其他的可能性。 而且一旦生意扩大到一定程度,就要在新成立的“军管处”等单位的有效的监管下,不得不离开军队。这样,是继续做生意,还是继续留在军队获得军功,那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事了。也是充分体现了卫国军重视下辖士兵和其产业、资产的一种表现。 既然个人都有资产有生意了,那物资的运输也就成了个大问题,所以在别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基础上,卫国军更加重视“粮草”走动之前,物流通道的打通。 运输和分拣、输送没问题了,军队和个人的所需物资、私货等才有机会进行运送。所以王飞虎在见到整体的经营氛围被自己挑起来之后,就将前世所带过来的这些关于物流运输,以及配送站管理等的书籍,交给了刚刚由茅以升挂名成立的哈尔滨交通大学。 建哈尔滨交通大学是王飞虎酝酿了好久才做出的决定,不为别的,是这个时代的物流运输、交通管理等等人才实在太匮乏了。王飞虎之前就记得一位詹天佑。可惜十几年前詹天佑已经作古。后来“通河商社”杭州分馆汇报,在此地发现目前的浙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颇具大才,堪得大用。 人事情报只是众多情报功能中的一种,所以“虎尼玛”每次筛选完后,都将最重要的人才情报直接呈给王飞虎本人。而王飞虎对于除了下放的“必须得到的人士名单”之外,还能有资格称为“大才”的人,都格外的重视,比如之前的华夏制碱工业鼻祖侯德榜,虽然对华夏工业作用巨大,无奈王飞虎一个个体老板兼猥琐宅男出身,哪还记得这位大家? 所以一听说有人才,王飞虎就用了心。好家伙,这可是茅以升啊!虽然现在是个神马“钱塘江桥工程处长”的职务,也不清楚这位科学家可是华夏桥梁、运输界的翘楚,但是以前小学课本“茅以升立志造桥”他还是记得的,只是印象不深了,唯一能想起来的,就是当时老师让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的要求来着。 一纸密令之后,这位后来伟大的桥梁专家,华夏物流业的先驱,就连同家小,甚至是几位好朋友的家小,全部被“打包”送到了哈尔滨。安置在哈尔滨新“学府路”旁边的“物流科技区”。 本来茅以升正在呕心沥血的参研图纸,一门心思的要建钱塘江大桥,但是在被掳来之后,还是少不了对“军阀”王飞虎的抗争。 倒是他们隔壁一条街,挂着牌子“人文科学区”的一位此时颇有名气的中年教授,开导了只有三十八岁的茅以升: “青年人,您是茅唐臣?古语有云,既来之,则安之,姑且看他王德权如何匡扶格命……” 茅以升可也是个文化人啊,见对方干脆利落叫出自己,而且显得颇有学问的样子,赶紧安慰好家人情绪,对着中年人道: “不才,正是。敢问您怎么称呼?在哪儿高就啊?来此苦寒之地,可否受了胁迫?” “胁迫?哼,他王德权能胁迫的了谁?大家都是自愿的” “自愿?先生,我可不是自愿,非但不是自愿,我们全家,还有几位好友全家,都是被一个什么商社的人绑票来的!”,说到这里,茅以升情绪又开始波动起来,“哦,你说他们啊,王德权的走狗是也。莫怕,既然请君来,自有用君处,安之若泰,安之若泰啊!” “您意境真高,我见这周围全都是读书人,这王德权到底什么来路,不怕和权贵结仇吗?” “嗯,这一点倒是我佩服的地方,这个好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王飞虎,专门和权贵作对,他的做法和孙先生不同,和南边的那位伟人不同,和蒋委员更不同,但是总让人感觉,他的方法是对的,但我又觉得不对,所以,我就跟他耗上了” 茅以升突然觉得,这是不是个老糊涂?赶紧道“敢问先生在哪高就?” “我啊,原任山东大学文学系教授,姓舒,大家现在来这后,基本上都是有所作为,就剩下我,还没找到要批判的切入点……” “什么??!您!您就是老舍先生?!”茅以升惊的差点儿把眼镜甩下来,赶紧上前握了握老舍的手。心里的惊讶更加无以复加,这卫国军,何时笼络了这许多能人志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