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我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动物快穿]_分节阅读_第253节(1 / 2)

  利亚姆曾经是个雇佣兵, 这是他祖国的传统,捞够本后他就从良了,如今是环球旅行者, 作为雇佣兵,他算是难得有善终的(好像有点不对?)

  反正利亚姆对自己的人生非常满意,他的目标是在旅行中花光所有的积蓄,噢耶~

  如今在异国他乡居然见到他们的国宝狗狗,利亚姆激动地吼了一句华国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骆芸一巴掌拍下去:谁跟你老乡, 我华国生的。

  利亚姆半张脸肿了,还高兴呢:“哦这熟悉的力道, 我爱你。”

  虎子一拳过去:滚犊子吧!

  男人被俩狗子摁在地上一顿踹, 还以为是个客户, 结果是个流氓。幸亏被俩老头及时发现拯救出来, 等救出来发现,哟吼还是个国际友人。

  利亚姆顶着一脸的雪和泥,笑嘻嘻地说:“没事的, 没事的, 这是狗狗爱我的表现。”

  他的华国语带着浓重的口音, 江父忍不住问他:“你的华国语是跟谁学的?”

  利亚姆说:“我是看着华国翻译的意志国影片学的。”

  好家伙,怪不得一股翻译腔。

  老刘头抓住这个难得上门的顾客,直接往雪橇上推:“小伙子,来玩一把雪橇啊?十块钱一次,带你绕着滑雪场转一圈, 很划算的。”

  江父一愣, 也反应过来,拉住利亚姆另一个胳膊:“对对对, 很好玩的,我家狗拉车又快又稳,帮整你喜欢。”

  利亚姆一脸惊恐,连连摇头:“不不不,那是我的国宝,不能坐不能坐。”

  江父和老刘头合理将利亚姆拖上车,说道:“你在说啥我听不懂,上来玩就是了,大不了这次给你免费体验。”

  再厉害的佣兵也抵不过华国老头,那手劲儿让利亚姆反抗不了,他震惊地看着俩老头:华国人果然各个会功夫!?

  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家,手劲儿比年轻人大多了,往利亚姆胳膊上一扣,就跟四个大钳子似的,捏得利亚姆龇牙咧嘴。

  对于利亚姆来说,让他坐圣伯纳拉的雪橇车,就相当于让华国人坐熊猫拉的雪橇车一般,一般人这心里承受能力还真不一定忍心。

  利亚姆坐在雪橇座上,老刘头陪着他,江父就站在后边掌控雪橇方向,骆芸见他们坐好了,抖了抖身上的毛,提醒身后的小伙伴们要开始工作啦。

  在西伯利亚,哈士奇雪橇车作为主要的运输出行工具,每天至少奔跑120公里,优秀的哈士奇甚至可以跑200公里,它们拉车技术又快又稳,而且遇见雪原狼,甚至会为了保护主人和车上财产与之拼命,悍不畏死、忠诚可靠是西伯利亚哈士奇的座右铭,与国内二次培育的二哈完全不同。

  哈士奇拉雪橇,二哈拉主人,从所拉物件上,就已经发生天差地别的改变,来自同一血统的二话都未必能完成的任务,如今让圣伯纳犬去完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然而骆芸是什么犬,没有什么事情是她干不出来的,又快又稳圣伯纳此时已经待命,就等着老江头一声令下出发。

  雪橇车上有控制杆,链接领头犬身上的缰绳,以便达到控制方向和前进、停止命令的指挥。骆芸感觉到身上的缰绳绷紧,就知道江父已经就位,她抖动身上的毛发,尾巴轻挥,告诉身后的小伙伴们赶紧起身准备,它们要出发了。

  溜号走神的圣伯纳立刻目光如炬看向前方头犬,随着骆芸的转动而调整方向。

  利亚姆还在车上“不要不要不要”,江父已经一脚踩下,发出“出发”的指令,骆芸立刻带着狗子们充了出去。

  周围行人响起一片惊呼,只见八条高头大马的圣伯纳犬拉着雪橇车跟飞起来一样,跑的那叫个地动山摇,路过的风雪被一律卷起,看得人又爽又飒,已经有不少人在惊呼中对利亚姆露出羡慕的目光。

  热爱滑雪的人,不都渴望这一份飞驰电掣般的刺激嘛。

  云顶滑雪场占地面积五十多万平方米,最长赛道从山顶到山脚有五千六百米,最高海拔3200米,分急坡缓坡。老刘头说绕滑雪场一圈,不过是在大门外的围墙跑个来回,骆芸带队返回始发地的时候,老刘头的胡子都吹歪了,倒是刚开始还很抗拒的利亚姆,此时扶着帽子双眼发亮,兴致勃勃地说:“再,再来一次。”

  这时候他也顾不上是不是国宝给他拉车了,蛮帽子都是再玩一次。

  其实若是大熊猫可以托着你转两圈,谁能忍住这个诱惑呢?

  利亚姆一共玩了两百块钱的,走的时候满脸放光,还想抱着骆芸再亲几口,被虎子连环巴掌拍开了。

  第一次拉客,来回二十趟,狗子们累得不行,体能还是没训练上来,江父见状,带着狗子去避风处休息,俩老头从带过来的箱子里拿出保温桶,给狗子们饮饮水,补充□□力,这时候陆续有人过来打听玩一次的价格了,江父拿着二维码,用小本本记下扫码付款的人名,每个人发个爱的号码牌,等叫号体验。

  第一天,开张赚了个满堂红,同时也暴露出狗子们的体力水平远远低于同品种的狗子,毕竟是圈养长大的,从来没练过,体力就弱很多,哪怕是骆芸和虎子,都觉得没有其他世界时候那么有力量了。

  上午跑了二十来趟,下午五趟就不行了,江父想把后边的单退回去,结果人家不愿意,说可以等明天。

  老人家头一次做生意,一下子没控制好,溢出不少,就算明天排队,有些也未必排得到。而且不是所有的顾客都那么好说话,有些蛮横的当场就要跟江父撕吧撕吧,骆芸直接横在江父面前,其他圣伯纳看头犬动了,它们也跟着动,想要动粗的顾客立刻消声,最后是老刘头好说歹说,把这钱给人家退了回去。

  回家以后,俩老头和俩老太太盘腿在炕上一边记账一边复盘今天遇见的事儿。

  姜美玉说:“不能这么弄,狗子累坏了,也挣不到钱了,咱们得慢慢来,先把狗子的体力弄上去。人干活得吃好的,狗干活也得吃好的,不吃肉用不上劲儿,今天转的这点钱,我提议,先给狗子们买肉补身体。”

  俩老头抿了抿嘴,好嘛刚营业,挣得钱人没捂热乎呢,先给狗子们用上了,但他俩知道姜美玉说得对,这就跟种地一个道理,使大力气的人就得多吃,吃好的,吃肉,才有力气,狗也一样的道理。

  于是第二天,姜美玉和刘家老太坐车去县城买肉去了,老刘头和江父把狗子们喂得饱饱的,继续去滑雪场完成昨天的订单。

  骆芸这次控制速度,跑得比昨天慢很多,但是对车上的两个女孩来说,速度刚刚好,即能欣赏风景,也觉得刺激刚刚好。

  作为头犬,昨天一天下来的工作量就能算出自己队伍的狗狗实际能力在哪个水平线上,而骆芸要做的就是控制全队的速度,让它们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撑下来。

  有人抱怨狗子今天跑的没有昨天看得快,他要跟外国佬一样的速度,结果骆芸开跑两分钟,这人就嗷嗷鬼叫说受不了。

  冬季的寒风吹进鼻子里是可以引发疼痛的,就算带着口罩御寒,疾风下也会呼吸困难,骆芸就是要让他感受一下这种痛苦,下次就不会叭叭说它们不够努力了。

  这天下来,算是将欠账还清了,老刘头和江父决定第三天休息半天,让狗子们恢复下,下午再继续揽货。

  会到家以后,姜美玉和刘大娘已经炖好两大锅的肉汤,里面有鸡肉、牛肉,还有一些蔬菜,大型犬都能吃,以前喂的不饱就一口锅够了,现在要让它们吃饱,吃得有力气,两口大锅勉勉强强,之后还要配着玉米面吃,而四个老人就在肉锅里成一盆做晚餐,撒上盐和佐料,也是香喷喷地一顿饭。

  今日,又是人与犬相同菜谱的一天。

  肉肉大口啃肉,跟旺财都快掐起来了,花花和旺福就吃的很和平,老刘头家里的两条犬,公的叫黑豆,母的叫碑儿楼,在东北或者一些北方地区,碑儿楼就是额头,一般叫狗都这么叫,“碑儿楼~碑儿楼~碑儿楼~~”那狗就过来了,甭管跟你认不认识,叫碑儿楼那就都是自己人,狗子听着就亲切。

  如今,这具有地标意思与本土乡音的名儿,就按在了一脸外国相的圣伯纳身上,与旺财、旺福、花花妞妞虎子黑豆等,汇成了六七十年代的取名风。

  肉肉:那我还挺赶时髦。

  干完饭以后,骆芸给大家伙开了个小会,会议核心内容就是:体力不行啊,大家都得好好操练。今天的饭好吃吗?好吃就要多干活、多挣钱,才能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

  圣伯纳们不知道什么是钱,但是知道只有努力地工作,才能像今天一样吃上美味的食物,填饱自己的肚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