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23(1 / 2)

  与世隔绝的酒楼,香樟树,青花瓷,还有里面来路不明的泥土。她猜想这位老人在建造这栋山顶的豪华建筑时心中一定有些未了的执念,而那道以金红玫的名字命名的菜,已经证明他们这一行并未来错。

  “红玫河粉,”木子君忽然笑道,“不知道陈元罡起这个名字有没有征求过你外婆意见,听起来又洋气又接地气。”

  出乎她意料的是,宋维蒲并没有接着她的话说下去,只是低头看着菜单上的那一页,像看到了一个人散落在这世上的吉光片羽。

  原来拼凑一个人一生的除了遗物,还有旁人对她的记忆。

  菜单的封面除了陈家三代人的合影,右侧空白的墙面上也记录了陈元罡早年的人生——

  1923年出生于广东台山,10岁跟随父母前往墨尔本,父母在唐人街开粉面档。1940年,他和父母前往悉尼,从接手自家粉面档开始,一步一步,成了全悉尼最豪华的粤菜酒楼的老板。

  他在唐人街的时间与金红玫重合,那时她刚刚跟随那支欧洲舞团离开故土。“红玫河粉”这个名字乍听让人摸不着头脑,可对陈元罡来说,那或许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他余生一切的开端。到底是和金红玫有怎样的渊源,才会让他饱含怀念的用金红玫的名字命名他事业的根基呢?

  宋维蒲想象不到,金红玫也没有和他说过。

  她甚至都没有在他面前提起过,她曾经有过“红玫”这样一个名字。

  思绪正飘着,木子君在他身边长叹一声。宋维蒲把目光移过去,看见她也对着菜单发呆,满脸忧伤,仿佛共情了他的心路历程。两个人虽说此前打过不少交道,但直到最近去书店才知晓了彼此的专业——木子君学的是心理,宋维蒲学的是建筑。

  这样看来,她这种共情能力,还是有一些学心理的潜质的。

  果不其然,木子君又长叹了一口气,对着菜单满脸神伤道:“就点了两份河粉,一个茶位就60刀,有没有搞错。要是每一颗珠子都要花这么多钱,我没找完就破产了。”

  宋维蒲:……

  “你不用算汇率你没办法共情,”木子君看了他一眼,“一个人300人民币,简直像在喝钱。”

  宋维蒲:……

  所以不共情的人是他是吗。

  这烫手山芋,是真烫啊。

  半小时后。

  陈笑问迟迟未来,木子君张望门外片刻,又给宋维蒲倒了一杯茶。他眼疾手快把杯子换了位置,推辞道:“我说我不喝了,再喝今天睡不着了。”

  “刚泡了两次,”木子君语气失落,“你再喝一点,咱们喝回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