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人不可欺160(2 / 2)

院中鸟雀啁啾,沉默了一会儿,陆曈把空了的茶碗放回桌上,道:“裴大人,我不明白,杨家之事,你明明可以在昨夜直接告诉我,为何偏要今日亲自陪我前往此地?”

昨夜她在裴云暎书房问出此事,裴云暎却不肯告知原由。然而今日来到莽明村见到杨家烧毁的房屋,却也没有别的收获。

如此简单之事,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何故亲自来跑一趟?

总不能是昨夜她弄坏裴云暎的木塔,这人蓄意报复,才将简单之事变复杂,非要折腾她跑这么一趟。

裴云暎盯着她,笑着开口:“陆大夫这话,怎么像是在怪我多管闲事。”

“裴大人多心。”

“你说过我许多次多心了,倒显得我像个使心用腹的小人。”

陆曈把那句“难道不是”咽回了肚子,只微微地笑道:“绝无此意。”

他便点头,散漫地开口:“怕你不信啊。”

“不信?”

正说着,方才包着头巾的妇人端着一张大木盘托子从里头走出来,边笑边将托子上的热菜一碗碗往桌上放:“两位久等,乡里亲戚,都是些粗茶淡饭,莫要嫌弃。”

确实都是些简单的农家菜,什么猪油煎肉、杨花粥、荞麦烧饼、拌生菜……热气腾腾地盛在红泥碗中,香气扑鼻,还有一篮黄澄澄的新鲜枇杷。

妇人上完菜,道了一声“慢吃”就要离开,被裴云暎叫住。

“大姐,”裴云暎笑道:“我们刚刚去杨翁家看过,被烧得很彻底啊。”

“可不是么,”妇人站定,跟着唏嘘,“好好一家人,什么都没了。”

“杨翁家究竟是怎么起火的,当时怎么没人发现?”

妇人撇了撇嘴,“什么怎么起的,那说起就起了嗼,大家都在茶园干活,发现时已经晚了呀。”

“会不会是有人纵火……”

此话一出,妇人惊了一跳,连连道:“这话不好说的呀,咱们这都是小老百姓,谁要来纵杨翁家的火?公子这话以后也莫要说了,传出去我们也要遭殃!”言罢,像是忌讳什么,捧着那只空木托匆匆出了院子。

院子里重新安静下来。

裴云暎给陆曈空了的茶碗中斟茶,淡淡开口:“陆大夫看明白了?”

陆曈没说话。

这妇人方才一副热情好客模样,然而裴云暎几句话就吓得落荒而逃,显然对杨家一事噤若寒蝉。

“杨家出事已五年,莽明乡风平浪静。”裴云暎把斟满的茶碗推到陆曈面前,“如果陆大夫想借画眉案对付戚家,现在就可以放弃了。”

陆曈沉默。

且不提戚家那把火已将所有证据烧得一干二净,也不提杨家被灭门绝户一个不留,单就五年过去,杨家一案到现在也没有任何风声传出,足以说明,就算莽明乡的乡邻知道此事或有蹊跷,也没人敢深入去查,更没人敢为杨家出来开这个口。

“卑贱人”对“高贵人”的畏惧,似乎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

陆曈现在有些明白裴云暎为何非要带她来走这一趟了。

是要她亲眼看见百姓对“权贵”的畏惧,领会到事实的残酷,并非他在字里行间夸大其词,而是复仇的确难于登天。

“无论出价多少,没人敢开口,没人敢说话。”

裴云暎看着她,神色沉寂下来。

“姑娘,”他平静道:“将来你面对的敌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不是玩笑。”

闻言,陆曈反倒是笑了。

她点头,声音温和:“多谢裴大人提醒,我会看着办的。”

“你打算怎么办,给戚玉台下毒?”

“这就不劳大人费心。”

他没理会陆曈的疏离,无所谓地笑笑:“戚家不比柯范两家,你若杀了戚玉台,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但至少他死了不是么?”

裴云暎一怔。

陆曈淡淡道:“反正我总归也会死的,对一个将死之人,将来若有得罪,大人多少也宽宥一些吧。”

裴云暎眉心微蹙。

她总是口口声声把死挂在嘴边,很无所谓的样子,仿佛对自己的性命并不爱惜。

是有恃无恐,还是心存死志?

陆曈并没注意他心中所想,只摘下面纱,拿竹筷夹起一块脆糖饼,道:“大人还是快点用饭吧,等下饭菜凉了。”

并不想继续这个话头的模样。

裴云暎顿了片刻,没再说什么,跟着拿起筷子。

陆曈已经咬了一口脆糖饼。

刚出锅的脆糖饼容易烫嘴,晾了一会儿刚刚好,一口咬下去,芝麻和红糖的甜香充斥舌尖,是很幸福的味道。

裴云暎若有所思地看着她。

他问:“陆大夫很喜欢吃甜?”

先前在仁心医馆时,陆曈也曾给过他一竹筒甜得发腻的姜蜜水,蜜水甜得像是分不出别的味道,连段小宴都受不了,而她看上去却习以为常。

似乎好几次他去仁心医馆,都瞧见仁心医馆里铺的小几上放了甜浆水……还有荷花酥,陆曈口味极其嗜甜。

陆曈顿了顿,“嗯”了一声。

他点头:“原来如此。”

也没再说什么了。

这顿饭吃得很好。

农家菜总是实惠,比起盛京城里酒楼的精致,倒是更多些天然风味。待二人用完饭,里头的青枫也吃完了,三人一同回到刚来时的茶园门口,青枫牵来马车,三人一同下山。

此时太阳已渐渐西沉,整座陀螺山不如来时苍翠,被丹红流霞照出一层血色,沿途湖畔有两只白鹭飞过,渐渐消失在远山峰峦中。

下山路向来比上山路好走,马车驶过山脚时,太阳刚刚落下,山脚下的人家门口灯笼光亮起。

马车外隐隐传来嘈杂人声,陆曈掀开车帘,就见车马行驶的长街一处庙口,一群人正排着长队,最前方则支着个粥摊,有几个身穿皂衣家仆模样的人正从一边铁锅里舀出米粥,盛在这群排队人手里的碗中。

这群人皆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陆曈看了片刻,恍然明白过来,这是在施粥?

常武县那年大疫时,一开始,街头也是有好心富商施粥的。

“那是太师府的人在救饥。”身侧传来裴云暎的声音。

“太师府?”陆曈豁然转身。

裴云暎靠着马车,瞥一眼外头热闹景象,声音很淡:“你应该知道,戚清老来得子的事。”

陆曈蹙眉。

苗良方曾与她说过,戚清曾有过两房妻室。第一位妻子与他成婚多年未曾有孕,一直到病逝也没留下一男半女。倒是后来娶的继室生下戚玉台与戚华楹一双儿女。

但这和戚清施粥又有什么关系?

裴云暎勾了勾唇:“戚清多年无子,有大师替他算了一卦,说他祖上罪孽深重,要他多周济施舍,善心布施。”

他嘴角含笑,眸色却有些嘲讽:“后来戚清年年赈济饥民,请高僧建道场,修桥搭路,娶了继室后,果然连生一儿一女。”

“再后来,咱们这位戚太师,就很相信宿命因果了。”

他说得揶揄,陆曈听着却只觉可笑。

倘若戚清真是相信宿命因果之人,又怎么会对陆家杨家痛下杀手。倘若世上真有因果轮回,难道就因戚家分发几碗粥,做几次道场,就能抵消戚家灭门绝户的罪恶?

真是荒唐。

裴云暎看了她一眼:“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太师府之所以如此,无非是相信,‘人可欺,神佛不可欺哉’。”

“可是他错了。”

陆曈冷冷道:“人,才是最不可欺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