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七 激怒(1 / 1)

挥退那些烦人的族人后,元玉宸去瑶华宫找朱颜书,看她恢复得怎样了,并给她最后一次机会,只要朱颜书交出龙脉玉玺,他可以保证不会以亡国奴的身份对待她,并且允许她享受公主的待遇继续在皇宫生活,直到她过完这一世的人生。

很可惜,朱颜书的回答成功惹怒了元玉宸。

她讥笑讽刺道:“想要龙脉玉玺,请你找张床躺下去做青天白日梦吧!我是不会交给你的!”

“你开出的条件的确对于一些软骨头的亡国人来说是莫大的恩惠,可惜我可以告诉你,元玉宸,就算我没有本事和你迎面对抗,但我情愿以我的美色和可以利用的价值去和北秦、南凌两国皇帝结盟,去对付易族,也不愿把我朱家辛辛苦苦打下来,又勤勤恳恳守了百年的江山拱手相让!”

“先攘内后安外,只要除掉入侵我大正的易族,之后就算和北秦、南凌的盟约破裂了,我也有办法抵挡他们的来袭。为了捍卫朱家江山不被易姓,我将不惜一切代价!”

听到朱颜书宁愿利用美色和自己有用的一切,去请外援来对付自己和易族,也不愿意接受他开出温和的转交皇权的条件,元玉宸身体内的怨气被极度的怒火和不易察觉的嫉妒给刺激黑化,怨气入侵理智,控制思考,元玉宸想都不想一把将朱颜书推到在柔软的床上,以暴戾的吻封住那喋喋不休,吐出令自己非常生气话语的红唇。

用力在丰润的红唇上咬破几道口子,舌尖不断舔舐蹂躏着唇上的伤口,伤口不断往外溢出血丝,都被他一一品尝,唇瓣上的刺疼让朱颜书不适的皱起眉头,她双手被元玉宸桎梏在两侧,身体和双腿也被紧紧压制,她和元玉宸的距离严丝合缝、密不透风,她只能左右摆头借此躲避元玉宸粗暴的吻。

但元玉宸哪里会让朱颜书得逞,于是他改为单手挟持朱颜书的双手,将朱颜书的双手高高举在上方,他空出来的一只手狠狠掐过朱颜书小巧秀丽的下巴,不让她的头再乱动,之后就着姿势更深入去吻朱颜书,在唇外肆虐的舌头,径直地跨过牙关,闯进里面,如脱缰野马般放肆地里面疯狂地搜刮、搅动、吸吮,再紧紧纠缠在一起。

太激烈的吻,并且用时过长,让朱颜书胸腔窒息般疼痛,她头脑因为缺氧开始昏昏沉沉,被泪水模糊的视野也是黑一片、白一片,种种迹象预示着她就快晕厥过去了。如果元玉宸在不离开,朱颜书像她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吻死的奇人了。

就在朱颜书以为自己就快成为历史上死得非常奇葩的名人时,元玉宸终于停下施虐的吻,他看着大口大口喘息的朱颜书,勾唇一笑,绝美妖异,他爱恋地抚摸着朱颜书被自己吻得红肿艳丽的嘴唇,口中说出残忍的字词:“大正的平明女皇朱颜书,即日起开始在后宫养面首三千,日日夜夜都必须传召面首寻欢作乐,如果不按照去做,我就立即让大正处于战争之中。”

要说朱颜书唯一的软肋就是大正,元玉宸竟然拿大正的安危来威胁她?!而朱颜书知道自己不能再肆无忌惮、任意妄为的反抗了,因为眼前这个外表如天人般俊美,可内心比臭水沟还要腐烂黑暗的男人不久前才给自己一个痛击,差点就是失去了尊严和清白。所以那时的自己选择拔刀和跳湖来伤害自己,就是为了保留自己这具干净的身体,如果这具身体也被毁坏了,她肯定会崩毁的。

可是,可是!如今她连唯一想要保住的东西都要即将被毁掉了,连她的生死完全也掌握在元玉宸手里,他逼自己亲近男色和养面首,如果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再出现这次的抵抗行为,他就会立刻让大正陷入无情的战争中。

可不要以为他在和自己说笑经过几次交锋,朱颜书知道元玉宸喜欢把人玩弄于股掌中,他不会取人的性命,而是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每到濒临死亡和绝望的时候,他选择放过那个人,不要觉得他是良心发现了,他只不过是为下一场游戏做好准备罢了。

元玉宸吻自己也只是一个顶撞他的惩罚和接下来玩弄自己的预告,她的身体一旦开始沾染上男人的气息,就代表她心态不再像以前那么坚强了,永远不能再以清白的身躯保护自己的尊严去反抗了。

平明四年六月二十,女皇朱颜书下令纳面首,无论是世家公子还是花阁小倌,只要是相貌姣好,身强力壮,符合女皇心意通通纳进宫中。女皇得到那群美男后,便开始荒废政事,天天和男宠面首们寻欢作乐宫女掌事们都说瑶华宫内灯火通明,魅惑的香气丝丝缕缕笼罩在整个宫殿,丝竹声、斟酒声、暧昧甜腻的说笑声、衣服相互摩挲的声音都没有断绝过。自此一代明君变成了“沉迷美色、不理朝政、一蹶不振”的昏君。

而驸马原玉宸为了不让大正重回黑暗,于是决定接手朝事,肩负起重任,他没有辜负先帝对他的期望,逐渐他的名声在朝野中超越了朱颜书,成为了有实无名的摄政大臣。

朱颜书的昏庸和原玉宸的坚持,两者如此大的对比和差距,朝堂上开始大规模出现讨伐朱颜书的声音,然而这个声音是元玉宸吩咐他安插在朝野中的手下有意为之。

而真正是大正的朝臣他们相反是想办法竭力地挽救朱颜书,让她回头是岸,大正人是非常团结、护短的、帮亲不帮理。

但大臣们无论使用哪种办法都无法把朱颜书拉出酒色中,看来他们和先帝寄予厚望的女皇朱颜书都逃不过帝皇的通病,取到政绩后,没有继续坚持下去,而开始好大喜功,变得昏庸了,辜负了先帝的厚望啊。

但大臣们不愿放弃,继续想办法劝朱颜书回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