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封的天选之人(1 / 2)

上一秒,毒辣的阳光还炙烤着沙漠,而后一秒,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日,天地尽显暗黄。

陈末拖着巨大的蝎尾,顶着漫天的黄沙吃力地前行。他的腰间斜挎着一只破旧的方形机器,随着雨衣的摆动若隐若现。方形机器内,正发出模糊的“滋滋”声响。

越过一座沙丘,风沙稍稍变小,陈末清理了一下口鼻中的黄沙。蓝星的大气层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出了问题,日益稀薄,这一变故导致使得紫外辐射以及雷暴等极端天气的危险系数剧增。

陈末驻足细听,发现方形机器中的嘈杂声骤然变大。少年皱了皱眉头,稍稍加快了脚步。

这台方形机器是他在“1号洼地”一家名叫“琦少旧纪元电子产品专卖店”的店中用“开拓点数”兑购的。

店主声称这款产品名叫“收音机”,在旧纪元时曾非常畅销,是他花了三个通宵,按照旧纪元时期残存下来的一本破旧说明书复刻而成。按照店主的说法,如果有相应信道和制式的设备发出信号,收音机就能工作。

旧纪元早已像石头沉入流沙一般消逝无踪,如果真能收到信号,陈末只会觉得见鬼!

陈末购买这个收音机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便宜、实用。他可负担不起昂贵的辐射探测仪所需的开拓点数,而这台机器,对辐射尤为敏感,扬声器里发出的电流声会随着周围辐射强度的变化而改变,借此能有效提醒陈末哪些地方可以靠近,而哪些地方又是危险的禁地。

千年前的那一场大战,文明刹那间毁灭殆尽,人口锐减,几乎所有事物毁于一旦。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在那场大战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浩劫并没有将顽强的蓝星人消灭殆尽。浩劫初始,少数蓝星人在修筑于地底的“末日堡垒”中积蓄力量。数百年前地表辐射开始逐渐衰减,一些蓝星人逐渐走出避难所生活,在混乱中重新建立起文明。

14时03分,“1号洼地”北侧21公里处。陈末望着眼前巨大的古城遗迹怔怔出神。这座遗迹,是诸多北线开拓者平日里的必经之地以及参照物,洼地里的人管它叫做“北城”。旧纪元文明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却仍然保留下了一些痕迹。

远远望去,城中的楼房、街道的轮廓还依稀可见,他们就像衰竭的细胞和血管,曾几何时也赋予这座城市以生机。中心区域的残存的建筑明显比次中心的建筑要高出不少,但大部分都已经倒塌,少部分仍然矗立的也只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到处都是残桓断壁。

而诡异的是,城的最中心,有一座高耸的哥特式建筑仍然屹立不倒,建筑风格幽暗诡异。陈末曾经查阅过“洼地”中的资料,得知这座哥特式建筑大抵就是旧纪元的“教堂”。

陈末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过好几次,每次观察,他都对这座建筑感到不寒而栗。

雷暴越来越近了,陈末收起望远镜,重新踏上归途。

“洼地”远远地已能看清大致轮廓。

所谓“洼地”,其实是旧纪元时所遗留的巨大深坑,不知成因。洼地共有三处,互相毗邻,蓝星人分别命名为一号洼地、二号洼地与三号洼地。

洼地的四周环绕着平均厚度达数十公分的特种钢筋砼墙,上方有淡蓝色的半球形保护罩,洼地的人管它叫“穹顶”。洼地四周的峭壁上遍布着力场发生器,这些力场发生器日以继夜地释放着维持穹顶所需要的能量。

穹顶是蓝星古人的科技遗珠。几百年来,正是穹顶的存在,将蓝星人同辐射、酸雨、风暴、病毒还有那些不断变异进化的异兽隔绝开来,庇护着蓝星人繁衍生息。

陈末走到穹顶外的一处巨大平台,小心翼翼地将“公民身份卡”放置在一识别处。平台随后被激活,开始发散出淡淡的光芒,在少年的身上一扫而过。

几乎同时,一具灰白色的“动能装甲”跃上墙头,居高临下地检视陈末。

“身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