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舍命不舍山105(1 / 2)

难闻归难闻,陈安却是一阵心喜。

他压低声音问道:“蛋子哥,晓不晓得这是啥子东西的气味?”

宏山想了想,大概是没有这种经历,摇头问道:“是啥子?”

“这可是好东西!”

陈安神秘地笑道:“听说过麝香撒?”

“麝香……”

宏山愣了一下:“啷个恁个臭?我还以为是香哩!”

臭,确实非常臭,跟香一点都不沾边,就是一股子让人恶心的气味。

如果陈安不知道这是麝香,恐怕会选择远远离开。

但陈安跟随李豆花一年的时间里,在山上没见过香獐(林麝),但却在山上闻到过这种气味,当时李豆花告诉他的,就是麝香的气味。

他也在李豆花那里见过两个香獐的香囊——麝包,是近距离闻过这种气味的,所以认识。

这可是极为珍贵的药材,挺值钱的东西。

一般的撵山人进山,碰到香獐,只认为这东西胆小,一见到人,就只知道一阵奔逃,非常地能跑能跳,轻易捕捉不到。

但其实不是这样。

李豆花告诉过陈安,香獐七月份在山顶,八月份下山居于山腰,九月份回到河谷地带。

这其实就说明香獐既有较固定的生活领域,又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习惯。

李豆花还说,香獐正是因为胆子小,不成群,所以它在林子里面看似到处瞎逛,但其实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地点。

走它们经常走的认为安全的地方,所以,香獐也有自己的兽道。

尤其是它们喜欢固定位置***屎,***完后还要用前蹄向后扒土盖起来。

只要找到这样的位置,很容易就能猎杀。

若不受到惊扰,香獐不轻易变动活动的地方,即使受到威胁逃离,也会在不久后又回到原处。

也正是因此,撵山人口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舍命不舍山。”说的就是香獐。

命都快没了,还想着原来生活的地方。

了解了这些东西,猎杀香獐也就变得简单。

了解香獐的撵山人,就是利用这些特点,轻易就能进行蹲守猎杀。

这就是有师傅和没师傅的区别。

有师傅,他会告诉你狩猎的诀窍,也会告诉你各种野物的生活习性,怎么去找到它们,包括最有效的猎杀方式。

这些都是老辈猎人一代代摸索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

而普通的撵山人,他们就很难知道这些经验技巧,单靠自己摸索总结经验,撵山的时候,更多的是碰运气。

这也是陈安不看好苏同远的原因。

宏山没见过麝香,但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东西值钱,笑呵呵地看着陈安:“看来今天要发财了!”

“走,过去看看!”

陈安心里也是火热,将自己的火枪提起来,检查了一下火道、枪管、扳机和火药铁砂的装填,确定没问题后,他蹲下身揉了揉两只青川犬的脑袋:“不准出声哈!”

然后,他放下背篼,猫着腰,小心地避开枝叶,落脚轻缓地嗅着气味朝着半坡爬了上去。

从方向上,他能判断出自己处于黑獐子所在位置的下风方向,寻着迎面飘来的越来越强烈的气味往前找就能找到香獐。

两只青川犬和陈安相处的时间久了,也开始懂得配合,往前走上两步就停下来,朝着气味传来的方向张望,它们也早已经嗅到香獐的气味,并且知道那是陈安要找寻的猎物,行动上也变得小心翼翼。

宏山也是细心,学着陈安的样子,小心地跟在陈安后边,在密林中穿行,就连呼吸都努力地克制着,生怕自己大喘气惊走香獐。

麝香的气味传得挺远,两人小心地穿行了数分钟后,也就两百多米的样子,在半山腰斜下方的一块山石上,看到了那只香獐。

那是一个不大的小东西,只有十多二十斤的样子,体毛看上去很粗硬,呈橄榄褐色,间杂着橘红色,看上去像只小鹿,前腿短,后腿更长一些,没有角,倒是有一对显眼的獠牙从上嘴巴里呲出来。

香獐四脚朝天地躺在石头上晒着太阳,非常惬意的样子,丝毫没有觉察到下风口十数米处已经有两人领着两条狗悄然靠近。

看到香獐的时候,陈安立刻停下脚步,将手中的猎枪抬了起来。

香獐所在的位置,太显眼,丝毫不妨碍射杀。

宏山见状,也稍稍往上走了两步,将火枪抬了起来,朝着香獐瞄准。

他心里没把握,想等着陈安开枪,如果陈安没打中,他再跟着补枪碰碰运气。

殊不知,稍微等了一会儿,却见陈安将手中的火枪放了下来,跟着朝他挥手示意,小声道:“不打!”

宏山皱了下眉头,小心地退下来两步:“为啥子不打?”

“我刚才看了下,这只香獐的牙齿是白色的,也就是才长了一年的小香獐。”

陈安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师父说过,这种才开始长麝包的小香獐子是不能打的,打了得不到麝香,只能吃肉,不划算,不如让它长大了再打。”

值钱的是麝香,而不是肉,虽然说香獐的肉在野物中也算是顶级,但比起吃肉来,还是留着长麝包更合适。

宏山点点头,随后问道:“那哪种香獐能打?”

“香獐只有公的才有这种呲出来的獠牙,也只有公的才有麝香,獠牙白色,说明香獐年岁还很小,还没有真正长成,等长大后,獠牙就变成黄色了。

而且要到中秋前后,香獐***的时候,那时候的麝香才是最好最多的时候,到了那种时候,再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