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67(1 / 2)

这一日。

南宫余一行来到湟中城,即后世的西宁。

湟中城知府闻报,早已在城外等候,却是蜀中四大书生之一的欧阳文乐。

南宫余与欧阳文乐也算是故人,自然相见甚欢。欧阳文乐也知道南宫余喜欢实干之人,也不虚头巴脑,尽捡好的招待,至于工作半点不提,更无半点吹噓自己的业绩。果然南宫余龙心大悦,对欧阳文乐道:“你做得很好,我看好你!现在六部尚书都还空着!”

欧阳文乐此时也经过了官场的历练,自然不会像当初那样对南宫余的话深信不疑,但仍然是发自肺腑地感激南宫余!

因为在南宫余手下为官,欧阳文乐终于实现了胸中为民做事的抱负。毕竟现在上层官员缺失,欧阳文乐施政不仅没有上层官员制肘,甚至连监管都没有!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南宫余在财政上虽然很少有拨款,但也很少问地方要税款,让欧阳文乐有足夠的财力施政!

另外,南宫余制定新版通用官府文书,大大减轻了官员的负担!像欧阳文乐现在接到各县的文书,很少有超过上百字的,他一阅便知。回复更是简单,写个同意或者不同意即可!这样处理公事,每天都无须一个时辰,不像以前,案上文牍堆积如山!看一件公文,足足有好几十页,却是一通废话,好像不这么写,显示不出自己的满腹经纶!

而且官员配置简洁明了,欧阳文乐只管向各县县令问责,自己又只听命于太守,上下责职明确没有其他的弯弯绕绕,不像以前没事的时候人人都要来插上一脚,有事的时候却是个个都是推诿!

唯一的缺点就是官员太少。说好给自己配的同知和通判都还没有到位,把欧阳文乐累成了狗!好在俸禄足够高,南宫余也知道有些地方官员严重不足,就又增发了少量的加班费,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代表着圣上的关心,证明圣上也知道你的辛苦,这在后世很普通,但对这个时代广大官员来说足够了,而且意义更为重大!

南宫余自然知道湟中乃至整个西海郡土地貧瘠,就提出大力发展蓄牧业和商业。特別是羊毛,后世这么贵的东西,这个时代居然都白白扔了,心痛!

为了发展商业,南宫余改革了四条措施:一是取消乱收税,商品税一律只收一次,收取后官府出具完税证明,凭该证明以后到各地不准再次征收。二是商品税分级制,像粮食蔬菜土布等民生必用品一律免税,而自己生产香水、烈酒奢侈品收最高的两成税!三是取消歧视商人的政策,包括商人穿衣受限制,不能穿丝绸,商人子女不得进学堂等。四是鼓励商人捐款捐物做慈善,若捐钱五百两银子以上的,可获得孝廉的荣誉称号,其子女不受限制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大大提升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当然。

随着商业的繁荣,国家的税收收入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大夏宝钞倒是越来越有市场!即便是明令禁止的大乾王朝之地,大夏宝钞也已经开始悄悄地在地下流通。毕竟凭借大夏宝钞,可以在蜀中乃至濮州、黔州和西海郡的任何一家钱庄兑换成银子,且上不封顶!只不过大额需提前预约而已,这倒也可以理解,又不是不给你兑现,等几日又有何妨!毕竟如果你押运万两银子去外地,光保镖费就要一千两银子!

大乾王朝殷皇自然恼恨南宫余发明的大夏宝钞,也曾暗中悬赏召集各地的匠人准备仿造大夏宝钞,却发现根本不可能!无论纸质、印刷和防伪都差距甚远!勉强伪造出一批伪币,但在民间根本用不了,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是假的!奉命去蜀中使用伪币的幽冥道的人,反而被南宫余枭首示众!

据说民间最喜欢辩明大夏宝钞真伪的是南宫余的签名,按民间的说法南宫余的签名有帝王的狂放不羁和混然天成,翻译成白话就是字真的很差,而且不符合规矩还写错了,但还是看出来是南宫余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的!似乎什么都阻挡不了南宫余连自己的名字也写错!而模仿版南宫余的簽名都十分明显,都是一笔一划扭扭捏捏临摹刻画的,结果自然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至于南宫余精心設計的数字会变色等暗记,反而没人看,因为伪钞连第一关仿冒南宫余的签名都做不到!因为精于仿冒者一般都是书法大家,临摹书法名家倒可以以假乱真,让他模仿南宫余的字却比死还难受,而且还是个错字!他闭着眼睛也不会写错,这又如何临摹?

南宫余闻言后甚是尴尬,只好笑道:“管它好字还是坏字,能为老百姓造福,就是好事!”

南宫余出行,最忙碌的的其实是义弟南宫余,既要接收四面八方的情报,又要重点关注南宫余周边的情报。因为战争尚在进行,南宫云自然不能跟随南宫余前行,便派出了手下得力助手孙谦陪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