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张存仁指点机宜(求追读)25(1 / 2)

腊月二十四日为南方小年,南昌城巡抚衙门的花厅内,已经摆上了一桌热气腾腾的火锅。

满清江西巡抚朱延庆亲自过来查看火锅,对身旁的司厨说道:“大帅喜吃羊肉,吩咐厨子把羊肉片切得再薄一些,卷成肉卷,方便用筷子夹。”

所谓大帅,正是驻留南昌的闽浙总督张存仁。

朱延庆已经收到了最新的邸报,上面说山东爆发了榆园军起义,多尔衮改令张存仁兼任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保定巡抚、紫金关提督,兼领海防,前往山东镇压榆园军。

张存仁可是汉军八旗中的红人,时人评价他“用事最久且力,故呼应绝灵,在洪内院(洪承畴)、冯涿州(冯铨)之上”。

这位张存仁,是辽东广宁人,原是宁远附近一个堡垒的守备。袁崇焕镇守辽东期间,很赏识张存仁,认为张存他文武兼备,把他提拔为祖大寿的副手。

己巳之变中,后金越过长城,逼近京师。张存仁随袁崇焕入援,与后金激战于京师广渠门下,身中八箭。崇祯帝昏聩无能,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诛杀袁崇焕。

张存仁随祖大寿退回辽东,与祖大寿一同驻守大凌河。祖大寿兵败投降,张存仁随之投降,受到皇太极的重用。

他认定明朝已经无可救药,积极为皇太极、多尔衮出谋划策,为满清击破关锦防线、入主中原做出了“突出贡献”。

尤可恨者,张存仁曾随豫亲王多铎出征江南,算是多铎的副手,目睹或参与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城事件,可谓恶贯满盈。

这样一个官场红人,非朱延庆这种无名之辈可比。他自然要格外巴结,便设宴为张存仁送行。

很快的,戈什哈过来报告,说张存仁要到了。朱延庆正正衣冠,带领手下布政使、按察使等一众官员,前往巡抚衙门外迎接。

张存仁为上官,客居南昌,理应住在巡抚衙门。但他为人谦逊,认为自己是武夫出身,坚持住在都司衙门内。

朱延庆见到张存仁,赶紧快步前趋,向他作揖行礼,用地道的辽东话说道:“大帅,恭喜恭喜。”

张存仁微微一笑,说道:“本部堂一再上书皇上,请求致仕。没想到,摄政王还要勉强我,大过年地把我差往鲁西。”

朱延庆也是辽东人,和当时大多数汉人督抚一样,出身于汉军八旗。他擅长拍马屁,说道:

“大帅龙马精神,圣眷正隆。摄政王既有谕旨,大帅只得不辞辛劳,上为君父分忧,下为移民纾困。”

张存仁已经五十多岁了,身经百战,身上又有旧伤,早就想回家养老。

这几年,他率军在南方各省征战,见惯屠城之举,汉人却怎么杀也杀不尽。他萌生退志,几次上书请求致仕。可四海多事,清廷还指望他继续卖命呢。

寒暄过后,朱延庆把张存仁请入花厅,分宾主坐下。朱延庆做东,开口说道:

“前面,朝廷给大帅加大司马、副宪的职衔。我就想,朝廷一定另有重用,年后必能见诸邸报。没想到,军情急如星火,朝廷赶在年前下了谕旨。大帅鞠躬尽瘁,今年连春节都过不好了。”

张存仁叹了口气,说道:“贼情不靖,咱们做大臣的,也休想安安稳稳做个年。”

听到“贼情不靖”四个字,朱延庆不由得愁眉苦脸,看了脸身旁的总兵官柳同春。

柳同春虽是江西总兵官,手下兵马并不强壮,曾在金声桓之乱中立下大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