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暨南大学堂55(1 / 2)

设立学堂培养人才,亦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沈赤心对此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亲自参与筹建学堂,并审订学堂章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穷苦,没有受过上过学,却对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建立了十分完善的官学制度。明朝不仅在中央设立国子监,还在省、府、州、县各级设置官学,就连军事系统的卫所也建有卫学。

为了加强官学,明朝还广为设置学官,委派提学官巡视各地官学。从明初起,官学就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学术环境宽松,与清初屡兴文字狱形成鲜明的对比。

到了成化年间,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繁荣,心学迅速兴起,改变了官学一家独大的局面。

学术环境相对自由,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各地广建书院,私人讲学蔚然成风。明朝中后期,全国书院总数高达两千多所,学术空前繁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今战乱迭起,官学也好,私学也好,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廉州府地处岭南一隅,学校同样没能幸免于难。

沈赤心认为,办大事以得人才为第一要务。赤军来到廉州,有了块稳定的根据地,必须加紧培养人才。要培养人才,最方便快捷的还是举办学校。

与明朝官学所不同的是,沈赤心立志建设一所新式大学堂,定名为“暨南大学堂”。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为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传播至五洲四海。

暨南大学堂将不同于以往所有的官学、私学,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办学方针,不再独尊儒家,授业课程也很广泛,不仅教经史子集,还教农学、水利、数学、军事等经济致用之学。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暨南大学堂挂牌成立。为示重视,沈赤心、王业莹夫妻亲自参与学堂揭牌,以示重视。

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受到社会歧视。王业莹本不想抛头露面,但她是王阳明的后人,也可看作是心学传人。沈赤心极力邀请她,又以宏扬心学相劝,才得到了她的同意。

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提倡个性解放。由心学而衍生出了反八股、反封建专制、经世致用等思想主张,无疑与宋朝以来的程朱理学相违背,也与“家天下”的封建政治传统相违背。

王阳明在世时,心学就被嘉靖皇帝斥为异端邪说。

一代名相张居正本是心学弟子,受心学栽培,立下不世奇功。可他掌权之后,也认识到心学威胁封建统治,下令禁止私人讲学,捣毁天下书院。

沈赤心却决定发扬心学。心学虽然渊源于儒学,却已经脱胎换骨,比程朱理学要先进得多。剖析当前国情,心学仍是最有价值、最适合国情的学说。

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极力维持人伦秩序,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得力工具。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闭关禁海、文字狱也就随之而来。

可以说,程朱理学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官方的极力推崇,把封建制度推向了顶峰,也使华夏错失大航海时代的发展机遇,逐渐落后于欧洲。

当前,心学仍是最受欢迎、传播最广的学术流派,不仅在士大夫中流传,还在乡野平民中流传。

心学中的泰州学派,学说简单易行,易于启发市井小民、贩夫走卒,极具平民色彩,流传甚远。

泰州学派的李贽,则是明朝后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极力推崇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鼓吹男女平等,被卫道者斥为异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