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李元胤来附104(1 / 2)

李元胤字元伯,河南南阳人,本姓贾,缙绅子弟,年少时被李成栋所掠,收为养子。他随李成栋出生入死,知大义,有心机,极力鼓动李成栋反清。

李成栋果真在广东举义反清,为南明永历朝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李元胤则被授为锦衣卫指挥使,加左都督,实际上充当了朝廷禁军统帅的角色。

李成栋在赣州兵败溺死,部将多拥戴李元胤继领其军,承袭“宁夏王”的爵位。但李元胤远在肇庆,音信隔绝。

李军诸将中实力最强的是杜永和。他贿赂佞臣马吉翔,得任两广总督之职,先后加封为江宁侯、瑞国公,成为李成栋事实上的继承人,统领东军。

李元胤无可奈何,只得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永历帝西迁后,李元胤返回广州,帮助杜永和守卫广州。

广州城破后,杜永和与李元胤逃奔琼州。杜永和在军中的威望本就不高,因为战败,军队士气低落。杜永和疑心重,对李元胤更加猜忌。

尚可喜亲率大军征伐粤西,李元胤屡劝杜永和参战,联合赤军抗清。杜永和却顾虑重重,以军队新败,不肯派兵出征,陈兵琼州北岸,隔岸观火。

李元胤十分不耻,探知赤军水师在雷州湾大败清军水师,便毅然率部千余人归附赤军。

沈赤心闻讯大喜,派水师迎接李元胤。他亲自出营迎接,与李元胤行握手礼,笑着说道:“元伯,欢迎你加入赤军。”

李元胤则为沈赤心的平易近人所折服,说道:“大元帅英明神武,李某景仰已久。去年,大元帅亲率大军,支援广州战事。李某便想一睹尊颜,最终未能成行。

“近日,赤军又接连大败清虏,全歼清虏水师,重创清虏陆军。此广东近几年来未有之盛事,足见元帅文韬武略。李某率部来附,恳请元帅收留。”

说罢,李元胤又向沈赤心深揖行礼。

沈赤心扶住他,说道:“元伯,这是哪里话?你是宁夏王的嗣子,文武双全,三斩叛将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你率部归附,我深感荣幸。”

李元胤三斩叛将,是他少有的得意之事。这三个叛将,分别是佟养甲、杨大甫、罗成耀,都是声名赫赫的人物。

佟养甲是满洲贵族,也是满清第一任两广总督。李成栋胁迫他反清,他暗中勾联清军。李成栋想处死佟养甲,但又投鼠忌器,因他身份特殊,又有几百个亲信家丁。

最后,李元胤定计,以出镇梧州相诱,把佟养甲和家丁骗上船,途中把其全部斩杀。

杨大甫则是南明梧州守将,为人桀骜不驯,心术不正。有一次,永历帝与杨大甫一起宴饮,杨大甫无礼,永历帝当面诘责。杨大甫竟然大怒,想在席间劫持永历帝,然后投降满清。

李元胤为锦衣卫都指挥,陪饮席间。他当机立断,一脚踹翻杨大甫,当场将其斩杀。

罗成耀是南明南雄守将,负责守卫大庾岭。清军利用春节叩关,罗成耀不战而逃,暗中约降清军,为南明所侦知。

李元胤与罗成耀私交甚笃,约他游船饮酒。罗成耀赴约,李元胤乘其不备,将其手刃。

说起往事,李元胤也不胜慷慨,叹道:“时势不顺,虽能三斩叛将,却还是有大量明将投降满清,怎么挡也挡不住。”

沈赤心说道:“事在人为,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就造时势。只要我们保持团结,不断战胜清虏,就能扭转时势。英雄豪杰,就会不断归附。久而久之,定能扭转乾坤。”

久闻沈赤心胸怀大志,积极乐观。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李元胤更加倾服,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