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盐业局117(1 / 2)

战事结束,沈赤心也返回廉州,投入大量精力整顿税务,筹措银钱。

历来理财,无非是开源节流。赤军正在大力开展各项事业,可节流的事项不多,主要是裁减了廉州守兵的员额。

开源方面可做的文章很多,赤军新设了烟草局、盐业局等机构,实行烟草、食盐的专卖,还成立了专门的税务局,加强税收的管理。

理财方面,沈赤心倚重一个名叫桑凤先的人。他是廉州本地人,早年在南洋经商致富,视野开阔,思想开明。

广东多海商,由经商而致富,但祖上不曾做官,不能列入缙绅之列,也就难以挤入真正的上流阶层。赤军水师第三标标统陈上川,也出身于这样的家庭。

尤为可贵的是,桑凤先衷心拥护赤军的政策。赤军在廉州组织“均田免赋”,当地乡绅多疑惧。桑凤先带头支持,主动交出田产,给沈赤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为此,沈赤心纳桑凤先次女为妾,希望借此得到广东海商的支持。

有水师,赤军可以控制广东沿海的贸易。有了海商的支持,赤军才能繁荣工商业,为征战天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

联姻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华夏是一个人情社会,沈赤心娶桑凤先之女为妾,就可以透过桑凤先,获得更多的海商的支持。

这天,沈赤心受桑凤先的邀请,来到盐业局视察。

盐业局位于廉州城南,沈赤心到来时,门外已经围了一群人,有局里的文案,也有盐商、灶头。

明初,食盐实行官营,派官员管理盐场。盐丁为盐场工匠,称为灶户,世代承袭。后期,盐政腐败,私盐逐渐合法化。

广东地处南国,又有海外贸易,开风气之先。粤西私盐挤垮官盐,沿海的盐场大半归入盐商了。

桑凤先带沈赤心参观盐业局,首先进入一家陈列馆,墙壁上挂着几面简易地图,桌子上则放着食盐样品。

他介绍说:“元帅,高、雷、廉州自古就产海盐,不仅销于本地,还远销至广西。目前,盐业局共整理出了八处产量较高、质量较优的盐场,覆盖高、雷、廉三府沿海。”

沈赤心走近摆有食盐样品桌子,桑凤先介绍说:“雷州海康盐场所产食盐质量最优,是粤西有名的‘雪花盐’,颗粒细,纯度高。”

一旁的海康盐场老板也小心说道:“大元帅,海康‘雪花盐’很有名,常常供给广州官府享用。”

沈赤心点点头,捏起一撮雪花盐看了看,只见它晶莹透亮、细如黄沙,说道:“嗯,果然是雪花盐。”

桑凤先趁机提议:“元帅,盐业局初建,还请您题个名,回头我们改下门匾。”

沈赤心笑笑,说道:“我不是什么书法大家,字写得也不好看。不过,食盐为民生必需品。盐业局关系民生,我还是勉为其难,写几个字吧。”

桑凤先大悦,早已备好笔墨纸砚。沈赤心略一酝酿,提笔写下“赤军盐业局”五个大字。

众人鼓起掌来,沈赤心却意犹未尽,说道:“我再写几个字吧。”

他思考片刻,在另一张宣纸写道:“保障民生,统购统销,缉私护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