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聒噪(1 / 1)

聒噪就是吵闹,令常人厌烦。一般能平静说出这等词汇的,心里也便没那么烦躁。只是还是觉着吵罢辽,感叹一番,也便无多意思了。

我家有四口人,父母、妹妹和我。人不算多,可总有些日子家中颇不安宁。不是不爱好宁静,有时多数日也是安静而过。尤其父亲终日话并不多,可一旦闹起来,他便是最聒噪的一个。虽然母亲、妹妹同我多日里也爱好聒噪,可当父亲噪起来,我们的声音就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罢了。每每这时,唯有母亲还能同其抗衡一二!

我记事起,应该是打五岁开始。我也便慢慢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也慢慢懂得了许多道理。在我记忆中,我的母亲歪歪扭扭地教些道理,多是自我、分享一类;我的父亲则多是批评训斥,然后再引出些道理。父母亲的教导让我比同龄人多明白些许事理。但不免这是一个聒噪的过程!

在大人嘴中:大人的聒噪都是有道理的,子女的聒噪多是没道理的!应该多数家庭都是如此传教的罢!不明事理的小孩的聒噪,确实只是闹闹脾气。可教育事业日益完善,渐渐学习后,哪有那么多不明事理的小孩呢?想来是大人对聒噪习惯罢辽。

妹妹的聒噪就属于闹闹脾气,多数争吵的话题也就是些不合她心意的事。总的绕不开吃喝玩乐,也别无什么深度。

大人的聒噪算是话糙理不糙,有时个人想法和情绪过于浓烈,理儿就变了味;但其中那些没有太过于情绪的话,你使劲琢磨,还是能品味出些理儿来的。毕竟不是所有父母都是高校出身,大家都有一套自以为对的道理,我们且应体谅!父母的教育苛刻,或是说严厉,倘若可以的话:我们都应尽力,或尽心体谅一番。若再与其争吵,那聒噪便愈加聒噪。不管我们选择了何种结果,事情的对误也非定在我们身上,我们且对且说,不说也未必错。

想来的曾几何时,记不得具体是何时日,依稀记得那天是不用读书的,那应该便是假期或者周末罢。也许正是因为不用上学的缘故,我憨头大睡,也是赖床了足足好久的一会儿。

我起床时天黑蒙蒙的,那日原是个阴天。起床后我肚子不争气地发出阵阵的声响,不必想,就是饿了。洗漱一番再备好稀饭,便在冰箱里找起吃的来。我找到了一盘冒着冷气的鹅肉,这是昨夜的剩菜;平日里的剩菜是不放冰箱里的,许是因为夏天,若不放冰箱,夜里便会觉着了臭。因饿,也顾不得想太多,便同米粥配着,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最后留下几块稍大的肉给妹妹送粥吃。

不曾想这一吃便吃坏了肚子。过了午后便开始恶心呕吐了起来,这必是懒的缘由,若是我当初加热一番,便不会出这等事。

我浑身乏力,躺在床上。妹妹没多久便好了起来。定是因为我贪嘴多吃了几块鹅肉,也可能单纯是妹妹起来得更晚,肉没那么凉了。总之害得我午饭吃不成;害得我晚饭也只能随便喝几口汤、吃几口粥;又害得我午后余下的一天都虚弱地躺在床上……

如此狼狈,自免不了父亲一阵臭骂———

“你怎么这么傻*,那个肉那么冷,你也不知道加热?”……

“就是懒!不知道去煎个蛋吃?!”……

就是诸如此类的话。过后便问起我身体状况,吃不吃下饭之类的。知道是“刀子嘴”,只是也太利害罢辽。这时我倒是无感了,难受到没有闲情顾这些,兴许“难受”能换成“虚弱”,让我多少有点麻木懵逼的感觉。因此母亲这时候的“聒噪”,便多是同父亲的争吵。“吃都吃了,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都那么难受了,你现在还说这些干嘛!”……意见不合,使聒噪愈加聒噪。

不过这件事确是我做不对,这次我没有不服大人的聒噪,我也看出了父母对我的爱,仅仅是表现方式不同了罢辽。相反于我的聒噪就轻松很多:我最吵时,便是在家里听歌、唱歌和看球,再或者是快乐发疯二选一……

动肝火的聒噪是大可不必的!有这等嗓音,不如清清嗓子唱唱歌呢。怎么说呢,日日里唠唠叨叨的聒噪,只要不动上肝火气,其也是别具一番雅致的!像是有一首口水诗,名字不就正叫那《莫生气》嘛。“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