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混乱的我(1 / 1)

今天聊一下有关我的各种事物,这种顺意而为、顺理而写的才算得“散”罢。又不是比赛考试等所文,自己的感受便尤为重要。

我啊,以前倒是有写日记的习惯,不过从今往后大抵是难有兴致再写了。原写于纸上的,都撕了弃了;原留于手机上的,也都厌了删了。倒不是说写日记不好,本就是写给自己看的东西。有时不知是甚的心理作祟,为写而写,有时还会为这种东西刻意去追求什么文采?过段时日来看只觉着恶心。故自然以往的日记便都不再保留。

日记中的留言:有细腻的情感不假,有正义的誓言不假,有过往的志趣不假———论到底是一时的发言,经不起甚推敲。这想必才是我弃写日记的根本所在罢:一时光景、一时经历换来的一段胡言,本就是一般附庸粗俗。故而保留一些自以为绝妙的句子即可,还是要带一些理性写些文章。

正因如此如此,写日记练文笔大可不必!自传类也大抵是如此,写着写着总会变化成为写而写的无聊之物。不妨试写些其他的文体,散文,小说,寓言,诗歌诸如此类。我就是怀着这等心情,不断提笔行文,写出了一个个的集子。慢慢就把所有集子并入一块,作了个大集子,名字拟为《一叶知秋》。

通过一个人其他的文学作品,来窥探一个人的一生;比自己憋着一股劲,写一个自传出来,好上太多!我就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做的,于我而言,这实实在在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讲道理说:是自己作的日记和自传都如此主观臆断,更不必说他人替你的行笔的传记。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还是提倡做些、写些创造性的文体文章。从日记和自传中,未必真能窥观出一个人的一生,不过从他的各种文章里倒还可能窥观一二。“一叶知秋”,便取之此意。

我区区一介凡人,我的一生尚且不值得驻足观看和留恋。倘若将其转化为有些许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可能也让人们可稍微记住我。这便是我自私文学的产物了,哈哈!

我常常说:“若你想做一件对事,那就只管去做!至于旁人的目光,不必理会……”如今用到自己身上倒也合适,此事宜早不宜迟啊,说要做做文章可就别止于说说了。况且我也不知道我会提笔行文会到何时?持续多久?所以要真正完成个大集子,可得要些年月。刚想到有趣的是,日记呢,尚且怕被人偷看,而你写的以为绝妙的文章,却想让人多看几眼。

总之呢,便是如此如此……多了几分写下去的欲望。而且这一篇稍微整理一番,好似还可以作全集的书序,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我现在做的这散文集,可一句子来概括番:完美的人生,当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意。

不要因为是回忆,你们就都想着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灵感,我行文的灵感都来源于这句。我时而行笔果断有力,也是到了兴头上;亦有时行文猥猥琐琐。所以我自认为,一半清醒一半醉意,还是很适合我的。这句话大抵该是从屈原那里学来的,只不过我是跟他逆着来的。屈原是出淤泥不染,众人皆醉,唯他独醒。也正如板桥先生那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自己如清流般的意志不随浊水同伍,这是其态度。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千磨万击,多是一种气概呀!不过,这同一半清醒一半醉意类的是格格不入的。不过结合人生履历还是能掺用得上的。所以说难深究细节了。

但且看:这句名句,亦或是这首诗都可成为我们选择的一条至高无上的行准。总之我只是我的行文也不足以出书的罢,自是要多引经据典的,这倒是让我自由了许多。倘若哪天我这些玩笑话文章真被看上,倒也蛮不错的!只不过要从头到脚,多修几番罢了。

其实做做文章什么的,说到底还是只能当我的一个爱好。想要发展成事业是很难的,尴尬的是并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做的。我曾幻想成为一名搞文学的教师,或者是心理咨询的医生,再或者当足球运动员等等,但是细细想来,能想做梦想的事情,从来不是简单的。后来我也萌生了一些去首都看长城,去广州,去香港生活一段时间的小小梦想,在考量现实之后,发现这些也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如今的我,甚至还想去深圳看一场球赛,自然也更是难上加难的。如今知识普及的世代,自是不需要如此多的抛头露脸的专家,专家要潜心学术,还要有钻研精神。成就总会有的,时间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有梦想、有想法就不要去问别人该如何如何,多问问自己该如何如何。

如果后世子女能看到我文,那便是我稍有成就了罢。倘若日后条件允许,还来想着法儿的告诉我,我太想知道后来的学术界是如何一番景象。若他们都有各大院士之精神,文化的强大是指日可待的。其实我还是有些私心,我也想知道我日后究竟选择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