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译者序(1 / 2)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小说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创作的一本中篇小说。该书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同时《局外人》也是他的成名作品,更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于1942年出版,讲述了主人公默尔索与世界、人生疏离、到哪里都是“局外人”的感觉。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始,到他在海滩上杀死阿拉伯人为止,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故事。这种叙述毫无抒情的意味,而只是莫尔索内心自发意识的流露,因而他叙述的接二连三的事件、对话、姿势和感觉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给人以一种不连贯的荒谬之感,因为别人的姿势和语言在他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是不可理解的。

《局外人》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它揭示了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独。

就论观感而言,现能见的所有译本之中,所呈现的小说氛围都是十分的压抑,并且尽量缩短了写。原因有三。第一是原著的篇幅本就不多,不过给译者发挥空间很大,但是为了保留原汁原味,还是不敢添砖加瓦;第二是小说的题材,是对人性的探讨,在社会中格格不入的人,总是会处处碰壁的,就故事题材而言,也不可能表现得轻快。

第三是小说的体裁,这是一篇中篇小说,说实话,就我个人,很少看中篇小说这一类作品,最爱看的外国小说是托翁的三部曲,那属长篇,同时又爱看我们传统的《三国》,这也属长篇,其次看最多的是鲁迅的各类短篇小说……话题显得突兀,但并不跳脱。

翻译要是发挥的太自由,超脱了10万字,那都可以算是一本长篇小说了;可《局外人》的故事本就简单,若又译的太过传统保守,又低于了5万字,那也可以算是一本短篇小说了……故而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多,就更没有机会去改变他的故事氛围了,而且改变故事氛围的这一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若问我:有没有看过题材相近,又篇幅相似的小说?这其实是有的。其实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和加缪的《局外人》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加缪的《局外人》,故事情节虽然略少,标准译本大概在7万字上下浮动,但是其中不乏一些生活片段的细节描写,在细节描写中,往往是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的。所谓普通读者,便就是,我们这类的普通平民,能引起寻常人共鸣来的作品,那便是一部好作品。一本书要是只为上层阶级所服务,能称得上是好书吗?

在这一点上,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是很相像的。太宰治的小说也引一些很平凡、常见的事物,为切入点,这些我们生活中都随处可见,自然很容易代入,但是我们的情感不一定是真实而发的,可能只是一时的强行共鸣。

就这两本书而言,里面的情感是能和寻常人共鸣,可不要把所有的坏情绪、负面价值观都往自己身上代入。那就有点莫名共鸣的意味在里面了,更多的是要思考;看书的时候,而不是要强烈共鸣追求那种你就是“主角”的感受,这样的话,你可能就会沉浸于一些过度娱乐化的文字之中,其实这还是有些不可取的。

有人告诉我小说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娱乐,我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就在探讨小说的圈子里面,说出了这个观点,有人是这么回答我的——小说的出发点是娱乐不错,但依旧有人在小说之中汲取养分,依旧有人是为了知识而看书。这点说的很对。

还有在一些其他方面,这两本书也是极其相像的。就主人公的经历而言,一个对待生活的情绪是沉默,一个对待生活的情绪是悲观,这是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在哪里?就是他们的情绪、对待生活的方式,都不适用于他们当时的时代背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