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中凭图观云天以望庐山》212(2 / 2)

晨到夕皆苍天劲,

无霞也无木棉花。

巨人走到山边景,

方识庐山真面目。

舍眼离去图中景,

缘是纸来无多情。

画彩紫燕何处寻?

窗外教室阴湿气。

此处无言添一句,

只愿留白化诗意。

【译文】:金色的阳光照耀在云顶之上,庐山的穹顶被云雾缭绕。云雾凝聚时,宛如通往仙境的云梯;流动时,则如同倾泻的瀑布。云雾缭绕,翠绿的山峰随风起舞,而人们却如同笼中之鸟,双眼被遮蔽。树木环抱云霄,仿佛定住了四海的波涛,轻抚着碧水蓝天。山峦被雾气笼罩,只隐约可见,瀑布的激流似乎也隐没在雾中。在尘世中隐居,放声吟唱,内心寂静,只有我独自芬芳。日落时分,清云盼望着紫霞的出现,但鸟儿还未离开巢穴。从早到晚,天空都显得强劲有力,既没有霞光,也没有木棉花。只有当巨人走到山边,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离开图画中的景色,才发现它只是一张纸,缺乏情感。画中的彩紫燕不知去向,窗外的教室充满了阴湿之气。这里无需多言,只愿留白,让诗意自然流露。

【简单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云雾和自然美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仙气和自然美的世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仙云梯”、“瀑布泻江东”、“流烟点翠”等,来表现庐山的壮丽和神秘。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和超脱。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像是一幅画,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云雾缭绕和自然的壮丽,让人感觉好像自己也在那云雾之中,能触摸到那流动的水珠。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庐山云雾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和超然物外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某种失落和疏离。诗人还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情感,好像是在说,虽然人们被日常的琐事所困,但是只要心中有诗和远方,就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诗中的“隐世居市中嚎吟”和“只愿留白化诗意”,透露出诗人想要逃离尘世的喧嚣,追求一种更加纯粹和宁静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对庐山云雾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超然和内心平静的向往。这样的诗,读起来就像是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宁静的慰藉,让人心旷神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