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2023.10.17 家庭生活是需要经营的,因为幸福掌握在我手里(2 / 2)

很重要的部分,我觉得是我在和他聊的过程中,剖析我自己。举个例子来说,我告诉他,当我看到他只是在家看手机,不主动来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只是在自己看累了手机之后向我提个要求“老婆,给我泡个茶”或者其他的什么要求时,我就立马很不情愿,我心想你都玩半天了还要我伺候啊。其实,在和他进行这个对话之前,我自己早就这个发现进行了一下反思和追问,我到底不开心的是什么?我希望他做的是什么?这中间体现了我有着怎样的信念呢?

后来我发现的是,我觉得他可以这样,为啥我不可以这样呢,其实是他享受的举动让我觉得不甘和抱怨。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和我过往的环境和生活有关,就不详述了,而现在我的状况就是,一直付出,付出,为了他人付出,不惜牺牲自己,到后来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了。

这里就分享一下我听了这本书的第二节时我的留言,播者在结束时提的问题是:他的坏习惯唤起了我的什么回忆呢???

我写到:最近的一个发现,我每次听到先生说要这个要那个,尤其是在他刚刚看完短视频或者玩耍累了开始给我提要求的时候,我几乎都要愤恨地跳起来!

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的回忆,但是我发现了自己觉得享受了,玩耍了还要向别人索取爱是可恨的!

进一步发现,其实是我鲜有这样的时刻!

进一步发现,其实我对于这样的行为(指的是享受)觉得我不值得拥有的。

其实就是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就是以为这样是不被允许的。

但背后一定有原因的,只是它不在我的意识里,我找不到它!但隐约有些记忆的感觉是,我的父母那一代推崇的就是“劳动最光荣”“享受最可耻”吧!

以上就是我的留言,然后继续说思考之后。

然后,我问先生,我可以对你说,“我也想休息,你做饭吧,你洗碗吧”。先生说,“当然可以啊!”因此,我发现了,是我自己没有把自己的需求看重,习惯性地付出了。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指望先生会主动地迎合我的需求,他有时并不知道我的需求是什么,所以我要主动说!于是,最后我和先生达成一致:我有需求就直接给他分配任务。接下来的几天,我就有意识地给先生分配任务,他倒是都做了,没有怨言。

除此之外,我还很清晰地告诉先生,我希望他加入到家庭生活中来,从结婚的第一天起,我的想法就是两个人一起参与到家庭生活。以前会吵关于家务谁做的多少,但现在发展到不用争论我们俩干家务的多少,而是他要参与进来。因为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只喜欢工作和玩耍的人,和生活的链接不够,或者说不在乎生活,忽略生活,就好像吃饭就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享受美味。

经过这样的沟通和实践,仅仅几天功夫,我发现我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之前已经是一潭死水的生活终于开始有了涟漪。而一起修理空调的过程变成了先生口中的“空调案例”,呵呵!于是,我又开始升起了希望。

所以,我想说,家庭是需要经营的,是需要有人用心在上面的;同时,无论是双方的哪一方变化都是好的,如果双方都不动,就很容易最后劳燕分飞;还有就是对方是谁其实真的不重要,亲密关系其实是一种特别近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得我们的各个方面能在对方这个镜子里更加看到自己,觉察到自己,然后做出自己的调整,然后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最后才可能会越来越默契,家庭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如果有人说,凭啥是我动,我不想动!我也认同,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这个想法,但是我现在的理解是:婚姻不是你赢我输,也不是我输你赢,所以争赢了又如何,因为没有了幸福生活,那也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婚姻的目的是通过两个人的亲密关系,让我们都找到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我想说,幸福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想幸福,就要去动,去调整,去改变,去尝试。当然,你可以不动,那么你只要接受现在的婚姻状态也行。

但是,我很清晰,我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要动,我要去改变,我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再加上一点点粗浅的想法,现在的时代,很多人都选择不结婚,或者最近听到的一种新兴的婚姻模式,说是节假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尽可能减少可能的摩擦,给彼此自由。我觉得,简单地说这种方式好与不好都是废话,不说也罢。但是我觉得我们要抓住最核心的部分,那就是婚姻到底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是什么,是很多成长的机会,是看见自己、觉察自己的绝好机会。如果我们清晰了这一点,并且在生活中也能抓住更多地机会去发展自己,那么怎样的婚姻形式都没问题!(再附上说明:我的看法的部分,纯属瞎说,因为我目前只是有这样的认识和看法,只能提出这样的思考和结论,所以只是分享出来一点点思路而已。没有必须,没有应该,也没有肯定,大家权且笑笑而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