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第十五周练习(1 / 2)

2023年12月18日【上午练习】

@相遇练习

直接进入这个练习的进阶版,上一周我们熟悉了音乐和动作,这一周继续。有四种动作:音阶的表示、和伙伴打招呼、用L的方式进行到下一个伙伴处、和伙伴嬉戏(颤音的部分)。

这一次我没有全部用大脑,而是有一部分的意识在,还有很大一部分我是听着音乐然后出来相应的动作。这个过程很好,之前我会比较多用大脑去分析,去强记。当然很可能很快记住了,然后我就能做对了,甚至比其他伙伴要早地能做对。而后,我以为我很厉害,你看,我都做对了,别人都没有做对。于是,在“做对”中沾沾自喜,看不到其他。

而这一次,我没有那么快地“做对做好”(其实是我以为的做好,不是真的做好,因为我并没有和音乐合拍),看起来我还会顿住,因为在感受音乐,然后再做出动作来。但是我经历了整个学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试错的过程。突然知道为什么体验很重要,尤其是错误的体验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就对,恐怕就没有那么大的成长了,而且会滋长轻视和骄傲的情绪,对要做的事情的轻视,对一起做事的人的骄傲。

这一次我还感受到了和整个音乐合拍时的喜悦,在与伙伴面对面打招呼时,我喜欢一只脚向后一步,一只手向前,和伙伴做一个优雅的邀请的动作,我自己很享受这个动作,从对方伙伴的眼睛中我也看到了她的欣喜的表情。

@悲怆2

这一次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工作呼吸的部分,一个是需要有意识和团体链接,用一些方法,比如我的左手臂和左边同伴的右手臂同进同出,我的右手臂和右边同伴的左手臂同进同出。我们要感觉到我们整个团体是一个部分,同呼吸共命运。

我自己的体会是,这一次我能够感觉到和伙伴们的同进同出,和伙伴们的在一起。老师有一句话很触动我,那就是你心里要有这个意识,你要与伙伴链接,你就可以和伙伴链接。

我后来回顾中提到这一点,我发现过往我也想要和伙伴链接,我也努力去做,尽力去做,用了老师说的方法去做,但是仍旧觉得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但是这段时间练习下来,尤其最近两节课,我真的感觉到我能看到伙伴了,我能看到整体了。是什么的作用下导致这个状况的发生呢?我觉得是用“心”,我的心慢慢在打开。我知道,我一直是一种我决定我只开放一点点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我的身体如何使力,仍然链接不够;但是当我决定,真的是我这个主体决定要打开,于是就不费力地达到了。所以还是“心”的问题。

然后老师说的还是团队的一个图景,就是我们每个人好似教室里整个波浪中的一个浪花,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运动。然后我发觉就是跟随音乐不容易,虽然我能感受到音乐,也会有与音乐相关的动作,但是如何完全放掉控制,这一点是我的难点。

也是在后面回顾中我提到,如何在用力和不用力之中找到某种平衡,去掉人为的力量,增加无为的随顺和臣服,这一点是我一生的功课。因为我素来养成了尽力的习惯,怎么放掉自己的控制,就跟随着某些东西来,比如音乐。怎么样?敢不敢?我想过往的我是紧紧抓住不放的,因为不控制就不安全,但是现在的我有了更多的安全感,我想现在已经在慢慢地放开了……

老师还讲到了气的部分,音乐的起伏,和气的流动是配合着的,是自然而然的,这一部分需要我们慢慢体会,慢慢提升。

@音程练习

做了三遍圈上原地做的音程练习,老师提到了7度音程那个不平衡,仍然是老问题,不是我要创造出那个不平衡,而是本来就是那种不平衡的状态,适度表达就好了,不需要太使力。

然后是面对着黑板,做音程的流动性的形状的表达,其实我蛮喜欢这个部分。我觉得我更自由了,没有之前的想要快速学会,而是跟着大家,跟着这股流慢慢地去体会,去感受,挺舒服的,没有压力。也许这样是更舒服的学习方式吧,跟随着大家的流。

突然想到,是不是我们说的随顺,就是跟随着大家的整个的情势,但是也不是说不能有自己的状况,是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判断,以及自己要守住的一些原则,而是说看到团队的整个的情势,跟随着这个部分。是自己和团队之间找到一些统一,找到一些平衡。这种统一和平衡,不是简单的我和团队就是完全一致,其实完全一致是少之又少的,是偶尔能达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或者是求同存异的统一。

@送别

首先是两边音乐的部分,然后是言语的部分,再是音乐加言语的部分。

这中间,老师讲到了气,中国古代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讲究气韵,我想到以前王林海老师讲到的“气韵生动”一词。

老师还提出了我在哪个动作是没有气的流动的,只是动作。后来在回顾中,我说,我擅长于做广播体操,就是那种不用用任何其他部分,只用肢体动作,这很像一个机器人,但现在要把心纳入,把气纳入,要变成一个活泼泼的人,这是我前进的方向。

@辅音及短短长练习

今天把所有的音都做了一遍,并且复习了之前的音,一共十二个音。

第一组:B,M,D。

第二组:N,R,L。

第三组:G,CH,F。

第四组:S,H,T。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