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第十六周练习(1 / 2)

2023年12月25日【上午练习】

@相遇练习

今天的练习,仍然在熟悉音乐中。我发现,我对音乐还不是特别熟悉,于是在做的过程中还是会需要依靠听到音乐然后反应做什么动作。

这次,有一个点被提出来,就是当和伙伴相遇时,从右边还是左边过去是有一个规律的。我们原本的练习,通常都是先右后左,每次交换。这次还是,但是加了个难度,就是以前的动作是右左都是连起来的,于是做完右边的就做左边的,做完左边的就做右边的,于是不会搞错;但如今是右边做完,可能要隔好些个动作才做左边,于是就糊涂了,找不着方向。

做了三次,第一次是糊涂的,提出来后做第二次,第二次好像清晰了很多,但第三次又糊涂了。

我发现,正想老师说的,除了我们和音乐感性的链接以外,少不了理性的部分,两者之间是有一个平衡的。我想再听着音乐感觉一下。

@悲怆2

这个练习,因为我们可能要展示,也因为我们已经很熟悉音乐了,所以老师开始和细节工作。

老师先让我们回顾之前工作的点,然后让我们跳第一遍。确实,经过了提醒之后,第一遍的效果比起往常第一遍的效果确实要好很多。可见意识的力量,或者说是理性思考的力量。

后来再来第二遍,这一次老师指出我在某个动作上,手很忙,后来发现是脚很忙,就是不从容,比较慌。我后来回顾说,虽然自己熟悉了音乐,虽然对于动作也熟悉了,但是要工作的点很多很多,细节还有很多需要斟酌的地方。所以越是学,越是觉得自己要学的有很多,虽然根本达不到那个完美的状态,但是还要往那个方向前进。

后来老师还提到了编织的部分,让我们去听音乐,感觉到音乐的音高是怎样的,我们的手臂需要怎样去做动作,才可以配合这样的音高。我基本上听出来了音乐音高的变化过程,于是我们的手臂也有这样的过程。这个是自然的,因为我们原本就是要用肢体动作去表达音乐嘛!

重点在后面,老师说,我们要去抓那个音高,于是我们就听到了音高最高的地方。然后我在运动中,就尽量去在那个音高的时候,让自己的手臂的位置最高。

突然觉得这种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整个音乐是非常丰富地流动着,我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去完全跟随,那么就先找重点,找到最有特色的地方,最极端的地方,先表达出来,定位到相对容易的点,然后再逐步工作到其他点。

@送别

音乐的,和言语的依次做。这一次,老师一句一句地让我们先用言语读出来,然后再唱出了,感受两种的差别。我深刻地感受到,确实经过这样的对比,能听出音乐的部分将句子中的某些部分拉长了,某些词缩短了,所以确实两者的韵律是不同的。所以,虽然动作是一样的,但是在韵的部分是不同的。我体会到了体验的重要性,之前老师也讲了言语和音乐的不同,而这次就是踏实地把每一句念出来,唱出来,于是自然就体验到了韵的不同。

这里还要说到气韵的部分,这几次课老师都提到了呼吸,提到了中国古代各种艺术所讲究的气韵,我就想起以前听过书道王林海老师的课程,就讲过“气韵生动”一词。

我回顾我自己做练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对自己的呼吸无意识的,不可知的,如果去观察,应该是比较乱的吧。老师说过,如果气的节奏(呼吸的节奏)是有规律的,动作也是有规律的。下次课开始,我想要去观察自己的呼吸。当然,我知道观察者会影响被观察者,那就影响好了,有意识比无意识大概率是要好些的。

有一次,是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次,我正好在老师后面,于是我感受到她的移动是顺畅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流动性很大,于是我要紧赶慢赶才能赶上她的步伐,而且她的动作是丰富的,她的肢体所传达出来的内容是生动的。这真的是很多很多次练习之后的结果,我相信也有天赋的部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