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陈家71(2 / 2)

书房不大,但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既有纸质的,也有竹简穿成的,也许是现存的孤本了。四周的墙面上挂着一些字画,行文和构图的风格都趋向于平和、淡泊,足可见书房主人的意趣了。空气中墨香弥漫,让这间屋子的文墨香气更加浓厚,置身其中的王安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什么叫书礼传家。

“看卫老哥信中所言,你来广宜城,似乎有一些自己的目的?”进入书房后,陈文兵开口问道。

“是的,凤阳县底蕴有限,如今已经被开发殆尽了,如果再加大力度,恐怕有损县城的发展潜力。但我的领地需要建设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我希望在广宜城中寻找一些商机,为领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想学习一下广宜城先进的建设经验,为领地建设提供参考。”王安实话实说。

“年轻人想法是好的,不过广宜城可不是凤阳县,中城的修仙者不会允许你带着人胡来的,这一点你心里有数吗?”

“陈老放心,我不会做那种事情的,凤阳县是个意外,为了充分发挥它的能量,我才选择了那种略微粗暴的方法,不过广宜城如此繁华,自然不需要我来推动城市的发展。”王安心中有数,真要在广宜城里乱搞,不出一天,他就要在城中除名了。

“那就好,不过既然你做了那么多为国为民的好事,老夫也不会扔下你不管,说一说你有什么计划,我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陈文兵见王安还算清醒,虽然轻松控制了凤阳县,却没自大到控制广宜城的地步。

“目前在售卖粮食,我有非常稳定的货源,可以收购足够的粮食,不过官府只允许每日售卖十万单位,我最近在办批文,希望能尽快加大销售量;另外我手中有大量的空余劳动力,这些人虽然因为某些原因进不了城,但绝对安全可靠,我想看看能不能找些活给他们做,主要就是这两方面,其他问题我还没来得及细想。”

“原来如此,看来你粮食真的很多,这很好,民以食为天,在任何地方都是如此,官府批文好办,明天我让思达陪你去一趟府衙,批文很快就能办下来;至于空余的劳动力,你的这些属下都能做些什么?”

“能做的不多,不过他们不怕吃苦,不管多苦多累的活都能干。”王安道。

“这件事,卫老哥在信中倒是也有提及,那凤阳县的底层工作,全都被你承包了?”

“空余劳动力确实比较多。”王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这样吧,我知道一个活,最近官府想要重修官道,计划征调十万民夫,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修理,不过官府拿不出银子来,他们只愿意给每个民夫每天支付五单位的粮食,你看这活你能做不?”陈文兵问道。

“能做,当然能,多谢陈老。”王安差点被这馅饼给砸晕了,如今的官道都是土路,所谓重修管道,就是用铁锤、铁铲等工具重新夯实道路,驱除杂草而已,这些工作王安的骷髅兵们全都能做,随着军队的日益庞大,王安手中的士兵已经闲置了下来,整个凤阳县,一点能做的工作也找不到了,陈文兵给王安的这个工作,一下子激活了十万名骷髅兵的劳动力。

“没什么,你能做那就最好了,官府给的这个价码,除了你根本没人愿意做,如果继续等下去,官府就只能真的征调民夫了,到时候被扣上劳民伤财的帽子,知州大人又要头疼好长一段时间了。”陈文兵倒也实话实说。

两人又闲聊了一阵,陈文兵道:“老朽也不多留你了,思达还在偏厅,你们年轻人多交流,明日端午,不妨一起去看看。”

“是。”王安答应一声,回到了偏厅。

望着王安的背影,陈文兵微笑着点了点头:“是个好孩子。”

“王公子,这边请,我带公子在院中转一转。”陈思达起身做了个请的姿势。

王安点点头,跟上了陈思达的步伐。

陈家是货真价实的百年世家,而且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在这个只要元婴,就有六百年寿元的世界中不算突出,但从陈家的园林中也能看出百年世家的底蕴,不仅是大,园林中的每一个景致都独具匠心,兼具美感与哲思,一花一草都有着各自的内涵。

而对于园中的这些景致,陈思达如数家珍,一边带着王安闲逛,一边仔细介绍着每一道景色的出处,有些特别出名的,他甚至能准确说出下令建造的家主是哪一位。

“王兄,这里就是陈家的锦绣池了,这里是我父亲亲自监督建造的,取得是胸中自有锦绣之意。”陈思达指着前方道。

王安看了过去,之间前方有一片不大的鱼池,鱼池四周有一圈精致的护栏,鱼池中,几只胖胖的金鱼正悠闲地游动着。

“兄长,您今天又来看金鱼吗?”一个清脆的声音从二人身后响起。

王安和陈思达转头望去,只见一位绿衣少女正站在两人身后,轻轻行了一礼后抬起头来,脸上挂着明媚的笑容。

“原来是三妹,王公子,这位是家中的三妹,名为陈文仪。三妹,这位是王安、王公子,这可是是家中的贵客,为兄正要带王公子去看看这锦绣池。”陈思达答道。

王安也在一旁行礼:“王某见过陈小姐。”

“原来是家中的贵客,正好小妹闲来无事,不如和王兄一同前往吧。”绿衣少女笑道。

陈思达有些犹豫,虽然王安是家中贵客,可三妹还没有出阁,就这样陪同一位陌生的男子闲逛,实在有些于理不合。

不过陈文仪不管这些,她快走两步来到陈思达身后,边推边说道:“哎呀,二哥你还磨蹭什么,快走呀。”

陈思达只好带上陈文仪一起,到锦绣池旁边看鱼。

“这条叫大黄,因为它的颜色最鲜艳了;那条叫贪吃鬼,你别看它长得瘦弱,实际上吃得最多了,许多大鱼都抢不过它;还有这条,它的名字叫书生,别人抢吃的时,它总在一旁看着,是最文静的一条了……”陈文仪对所有的金鱼都很熟悉,还给每一只都起了名字,她叽叽喳喳地说给王安听,竟然比陈思达还要健谈。

陈思达无奈地看着这一幕,给王安递了一个抱歉的表情,显然对三妹的性格早已熟悉,陈文仪的所作所为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王安倒是无所谓,有一位健谈的女孩在一旁讲解,倒也挺有趣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