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2023年10月14日 觉知身、心和念头(1 / 2)

上一段有写到身、心、念头的部分,先回顾一下,也有进一步的思考。

觉知自己的身体,就是我想要做的通过观察身体的感受而看见自己;

觉知自己的心,是不是要察觉自己的情绪呢?观察自己内心的感受,是舒服?是难受?是悲伤?是愤怒?是愿意不愿意?是愿意接近,还是排斥呢?

觉知自己的念头,在前者心的基础上,我有怎样的想法呢?比如我想要离开,或者我想要做什么。还有我的念头是如何发展的?比如我觉得我不喜欢这样,我要远离;同时,我有怎样的念头呢?我想到为啥他总是这样;我继续想到过往的一件事情;我以为他总是不改变,他总是这样,他就是这样的了。

从另一个角度,我要做的是:带着自己的心,去做身的部分!

*******

如果只使用头脑,人与人之间就有一个《圣经》上说的巴比伦塔,在这个塔上,每个人说的语言都不同,而真正的合作就不可能产生,这时不管我们多么渴望与别人亲近,我们最终只能陷入孤独。

---摘自武志红老师的《身体知道答案》

*******

以前读过巴别塔的故事,我以为就是因为语言的不同,引起了人们互相不理解。

今天看到这段文字,我的感觉是,别说语言不同,就是语言相同,比如我们都说中文,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够真正理解对方。

我曾经觉得我写下文字没有用处,我说出语言没有很大的用处,因为说出的话和写下的文字都是在特定状况下对于作者来说才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人来说很难理解,能起什么作用呢?

但是,当我读到让我触动的文字和听到感动的语言时,我知道,虽然我仍然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我也能从中感受到某一种程度的触动,我也能收到一点点,比如文字传达的100%的意思,我能收到也许50%,也许30%,甚至只有5%;还有一个重点是,收到的内容也许很少,但很可能影响或引发我的另一个方面想法的变化。所以之前希望的100%理解他人的语言,首先是不可能达到的,是妄想,是完美主义的想法;其次是也许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打开自己,去听,去看,能收到多少是多少,因为自己的状态和这些个说出来的语言之间是个怎样的影响互动关系,也是无法预先知道的。所以就听其自然就好,无为罢了。突然想起“听者影响说者”,“你只能听到你想听到的”,对于之前这些说法我似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只是插入一句,现在自己愿意多写点并且分享出来,也是由于自己有了一些观念上的转变,否则自己不敢写出来给人看,怕误人呢!)

回到此段,前提是“如果只使用头脑”,也就是说如果不仅仅是使用头脑,那么情况会有所不同呢?

我想到,我常常在听,但听不到;我常常在看,但看不到。不就是用头脑在听和看吗?

*******

然而,当同时使用头脑和身体时,头脑会变得更敏锐,原来那种距离感也减轻了很多,我和来访者也更加平等,更加亲近。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