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2024.3.21 让头脑随时随地放下评价27(1 / 2)

上次把自己接下来想要做的事情总结为:

放松而专注地活在当下;

凡来者(任何来到我身边的人事物),观来去,不干涉。

就以上的第二点,最近读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说到:

举个例子,我们通常在公园散步,我们看到处处都很新鲜。像早上滴下的露水,草叶上湿湿的气息,空气中有一个新鲜的味道,还带着花朵淡淡的香气。抬起头看,鸟儿在枝头间穿越歌唱。再往上瞧,太阳刚从云间出来,透出来的亮度,我可以用皮肤体会到。太阳光亮得有点刺眼睛,在还没眨眼的那一刻,我正在欢迎这道阳光。再继续走,看到空的长椅,我停步坐下,发现连风都有细细的声音。我从这些声音,可以听到音乐。

这样体验的世界,其实样样都很单纯。在任何事发生的第一瞬间,所成立的形相都很单纯,发生,就发生了;是,就是了。

但是,我们通常的习惯是立刻加一个概念,把它丰富化,甚至复杂化。例如,我看到公园后,马上头脑会加一个“我刚刚看到那只鸟好漂亮,太阳的光好暖,露水多么清新。咦,刚刚那只鸟是什么鸟?怎么会是那种蓝色?阳光真好,等会会下雨吗?”坐在长椅上,自然想起“刚刚在家里和妻子有个小小的口角,真后悔刚刚不该那么说,等会儿回家道歉吧。对了,今天下午还有个很重要的事情要跟同事们商量,只怕自己的能力不够,自己的观念没办法说服别人……”

这样一路跟着念头走下去,自然从生命的圆满进入了生命的萎缩。从“这里!现在!”的场进入了萎缩的场,把无限大的我,落进了有色有形的小我。智慧,具体成了知识。从全部生命的背景,落入了人间的前景。

我觉得我平时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啊,尤其善于反思的我,还特别给自己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反思,刚才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当时的我是怎样的?我是怎样说话的?最后是怎样落入到自己的情绪当中的?自己的情绪是如何的?自己对对方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对方又是如何反馈的?我接下去又如何反应的?我从中得到的教训是什么?我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是什么?下次要在哪一点去改进……

而这里说,原本挺单纯的事物的来来去去,加上我们头脑的运作,说的好听是丰富了,说的不好听是复杂了。可想而知,头脑的运作真的能让念头无休无止、一个接一个、永不停息,除非我没有意识了。

而“观来去,不干涉”就是让我们的头脑减少运作,不要徒增故事,徒增烦恼,而是看到了就看到了,没有联想,没有演绎,没有延伸,没有归纳,没有总结,没有反思……仅仅是在那里,在那里就在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