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之困(1 / 2)

水,滋润万物,乃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物产富庶,人杰地灵。缺水的地方,衣食不周,野蛮荒芜。水通则安宁发达。水阻则民生凋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滋养着河东这片沃土。千百年来,人才辈出。上古时代,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皆在于此。女娲氏炼石补天、神农氏尝百草、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舜耕历山...古老的传说赋予这片土地神秘的力量,成就了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朝廷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也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生灵涂炭。饥荒遍地,盗贼四起。李渊父子一行渡过黄河后到达龙门,就遇上了当地人母端儿正聚众起义。李渊立即带兵前去镇压。经过一番激战,杀敌一万余人,俘获六万余人,母端儿战死,其余几千人逃亡。河东诸州县皆已尽归朝廷。首战告捷,李渊在当地很快站稳了脚跟。连杨广都说:“要是人人都像李渊一样,天下就没有叛乱了。”

汾阳宫依水而建,位于管涔山顶。其殿宇楼阁,金碧辉煌,分外壮观。当盛夏暑热难耐时,汾阳宫依然凉风凛然,沁人心脾。管涔山四周森林密布、环境清雅,乃避暑的绝佳胜地。管涔山北连塞外,突厥曾多次经此要塞侵扰中原,杨广便在此修建长城以屏蔽塞内,常率兵巡游,耀武扬威。此次也不例外,杨广带着后妃、宫人、侍卫、官员大张旗鼓地列队于长城之上,以威慑突厥。

长城以北便是突厥的天地。天朗气清,微风轻拂。青山苍翠,碧草如烟,依稀可见突厥人牧马放羊。远处的村落偶尔有青烟飘过。一切是那样的祥和安宁。“始毕可汗是个人物,在他治下,突厥兵强马壮,百姓生活安定。”杨广有感而发。他即位之初自然也有着河清海晏的政治理想,所以才会修运河以疏通南北,修长城以固守边境。可是不管理想多么伟大,方向错了就不可能实现。

“陛下,若论才能,始毕可汗怎么比得上您呢?”杨广回头一看,说这话的竟不是宇文化及,而是一向刚直不阿的萧瑀。杨广瞬间愕然,而后一笑道:“国舅倒是难得夸朕一次。”

“陛下,臣讲的是事实,臣自幼伴您左右,自然是佩服您的聪慧。只是...”萧瑀停下了。

“只是什么?”杨广收起笑意,严肃地问道。

“陛下三征高句丽,国库空虚,伤亡惨重。百姓苦于徭役。臣斗胆请陛下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再征战。百姓生活安定了,自然就不会有叛乱了。”萧瑀说道。

“说到底,你还是埋怨朕。朕就知道你没什么好话。”杨广拂袖而去,众人急忙跟上,唯独萧瑀还站在那里。看着走远了的杨广,萧瑀一声叹息,也跟到了队伍后面。

“这个萧瑀,他要不是皇后的弟弟,朕早就杀了他。”

“陛下息怒,萧国舅就是这样的人,您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宇文化及说道。

杨广并未理会宇文化及,只是指着蜿蜒盘桓的长城说道:“不说这个了,看看朕修的长城,朕相信这肯定是前无古人的功绩。就是那突厥人见了恐怕也要忌惮我大隋的天威。”杨炫耀着自己的功绩,身边的人时不时附和着...

就算杨广亲自巡视边塞,也并未察觉到突厥的任何异动。始毕可汗集结了几十万骑兵,准备袭击杨广,此时正在南下的路上。嫁到突厥的隋朝宗室女义成公主知道了始毕可汗的这次军事行动后,立即给杨广写信告知,希望其早做准备。两日后,收到书信的杨广大惊失色,急忙召集随行官员商议应对之策。又派人在附近征兵求援。

始毕可汗的铁骑并没有比义成公主的信使慢多少,杨广与随行官员前脚刚躲到雁门郡城,始毕可汗大军后脚就将雁门郡城团团围住。杨广次子齐王杨暕率后军退守崞县,杨广与前军进入雁门城。突厥骑兵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因兵力有限,雁门郡四十一座城仅剩雁门和崞县两城未被攻下。全军上下惊惧恐怖。不惜拆毁民房用木材做御敌之器物。

突厥人在城外不停地往城里射箭,百姓避之不及。杨广一行暂时住进雁门县府衙内,府衙外有重兵把守。整座城被突厥骑兵围得水泄不通,城中粮食补给仅剩十几天的。杨广急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援军怎么还不来,援军怎么还不来...”。忽然突厥人的两只剑不知从哪里飞来,直接射到了杨广脚下。杨广被吓坏了,惊慌失措之余报起小儿子痛哭不已,眼睛都哭肿了。看着杨广这样的无助,随行官员也不免担忧,有的跟着杨广痛哭,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被吓得瘫坐在地上...

当然,杨广的身边也不全是胆怯之辈,自然也有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之人,萧瑀便是其中之一。他俯身双手合抱,对杨广说道:“陛下莫要悲伤,事已至此,痛哭也不是办法。”

杨广一看萧瑀面无惧色,与那些胆小怕事的人相比,还是这样的人靠得住。于是他打起精神,问道“国舅有好办法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