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之困(2 / 2)

“陛下,眼下援军不知何时能过来,当务之急是要发动这城中的百姓尽全力抵抗突厥人啊。”萧瑀说道。

杨广不是没想过靠城中的百姓来抵御突厥,而是他认为百姓毕竟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无法与勇猛强悍的突厥骑兵相抗衡。于是说道:“百姓战力弱,只怕去了也是送死,根本抵挡不住突厥的进攻。”

“陛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陛下施恩,百姓自会感恩戴德。”萧瑀神情坚定。杨广此时不得不深信萧瑀之言,他摆摆手道:“拿纸笔来,朕要亲自下旨。”

萧瑀觉得此时是劝谏杨广的好时机,连忙说道:“陛下,百姓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安定的生活,所以臣还是想替天下百姓求陛下,赦免高句丽,不再东征,让百姓不再受兵役之苦。”

听到这话杨广显然是不高兴的,但老臣苏威也站出来说了同样的话,令他有所迟疑。大敌当前,杨广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同意。于是杨广昭告天下:取消对高句丽的征讨;在各地征兵勤王,全力抵抗突厥者可得重赏。同时杨广又写信向义成公主求救。翌日,杨广亲自上前线抚慰将士,亲自承诺守城有功者,无爵位者直升六品、赐丝绸百匹;有官爵者,亦会相应升迁。

有皇帝的承诺在前,麾下将士无不奋力抵抗。远远望去,城墙上站满了人。突厥人不停地往城墙上射箭,城墙上的弓箭手也不停地往城外射。另一些人则抱起石头,土块从城墙上扔下,砸向正在用云梯攻城的突厥人。倒下一批人,另一批人又补上去,场面极其惨烈。

得到皇帝的征兵诏书后,各地军民踊跃报名。李世民也响应招募,投了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军队。见唐国公之子投入自己麾下,云定兴对李世民颇有优待。问及众人有何御敌良策时。李世民认为始毕可汗敢举全国之力围困皇上,定是认为没有援兵。我们不妨多造声势。多备些战鼓、旗子。马尾多绑些树枝。造成一个数倍于兵力的假象。云定兴果断采纳了。

按照李世民的建议,云定兴的部队也大张旗鼓地赶来了。远远望去,只见旌旗猎猎、尘土飞扬。始毕可汗以为大量的援军赶来,暂时停止了对雁门的攻击。同时,各地勤王大军纷纷前往雁门救驾。其中,江都通守王世充是最后赶到的,他带领江都的全部人马准备到雁门赴救国难。据说,王世充在队伍里蓬头垢面,痛哭得失去常态,日夜不脱盔甲,躺在草上睡觉。

始毕可汗又收到了义成公主的信,说是北部边境告急。始毕可汗这才想起了那个到突厥和亲的隋朝公主,她可是一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故土,对隋朝皇帝忠心耿耿。说不定这就是她救杨广的计谋。始毕可汗又想到此行只是为了灭一灭杨广那嚣张跋扈的气焰,此时撤兵,可以完好无损地回去。要是等着与隋交战,那可就会损失兵力了。先保存实力为好。于是始毕可汗命令撤兵解围。大军向北而去。听闻始毕可汗撤兵而去,杨广命人前去侦察。山中早已空无一人。为保颜面,杨广遂派两千骑兵追踪突厥军队。追至马邑,俘获突厥老弱两千余人而归。

杨广终于能喘口气了。连日来他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这一次他可以暂时高枕无忧了。杨广刚睡下没多久,突然有人来报说突厥人去而复返,突厥铁骑又兵临城下。杨广连忙起身,衣服都没顾得上穿就往外走,走到外面看见院子里躺满了人,只是他们都已中箭身亡。仔细一看,文武官员、近身护卫、还有皇后萧氏和自己的儿子、孙子都躺在那里,杨广连哭带嚎,叫他们的名字却无一人应答。这时始毕可汗带着人出现了,二话不说便冲着杨广放箭,杨广大喊“快来人呀,护驾...”,千万支箭朝他飞来,始毕可汗狂笑不止。绝望之际杨广突然看见他的大哥杨勇、他的父亲文帝杨坚、他的母亲独孤皇后和被他枉杀的高颖、贺弱弼等一干忠臣良将都看着他,杨广不停地喊着“母后救我...母后救我...”

“陛下,您醒醒...”皇后萧氏不停地叫着梦魇的杨广。只见杨广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萧氏猛地一推,杨广一下子坐起来才醒了。见萧氏安好地站在旁边,杨广才知道只是一场梦。连着几天,杨广也没能睡个好觉。只要眼睛一闭,突厥骑兵就出现了,而他总是孤身一人,不是面对始毕可汗的围追堵截,就是面对千万支朝自己射来的箭。每次惊醒都是一身冷汗。杨广的精神越来越差,他一天都不想在雁门待了,于是打算班师回朝。

结束了最狼狈不堪的边塞巡游,回到洛阳后,杨广也时时感到后怕。他总想着假如义成公主没有报信,假如士兵没有奋力抵御突厥人,假如各地援兵没有及时到达雁门...又该是怎样的情景...兵围雁门似乎成了杨广挥之不去的梦魇。为了摆脱心理上的困扰,杨广总是不愿提起当时的事情,他认为当时狼狈的样子实在是有损帝王的威严。而于乱局中主张力挽狂澜的萧瑀、苏威等人却遭到了贬谪,理由是他们提出赦免高句丽的建议让皇帝很没面子。萧瑀由内史侍郎贬为河池太守。苏威则被免去一切官职,贬为平民不说,连他已故的祖父和父亲都被贬为了平民。萧瑀接到贬谪的诏书后,冷笑一声,说道“早就料到这么个结果了,还不算太坏。”

萧瑀的夫人独孤氏正在收拾行李,满地杂物堆积,下人们进进出出搬着东西,独孤氏看着也心烦意乱,说道“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谏言。陛下的性子你还不知道么,你总是不顾一切地反驳他,他能高兴吗?”

萧瑀收起手中的诏书,凝神想了想,目光坚定地说道:“若是再来一次,我肯定还会规劝陛下,绝不后悔。”独孤氏自然知道萧瑀的性子,只无奈地叹了口气,帮着萧瑀整理收拾书籍...

雁门郡城的百姓因为杨广遭受的这次无妄之灾并没有得到多少抚恤,甚至皇帝当初的承诺也没有完全地兑现,雁门城内参战者共有一万余人,只有上千人得到了封赏。仅雁门和崞县两城受到了皇帝免去刑罚的恩赦。朝廷的救助仅是九牛一毛,家园尽毁的损失几乎都是百姓自己承担。不仅如此,与朝廷彻底决裂的突厥人还会时常侵扰边境,天高皇帝远,受苦的也还是百姓。

饶是如此,也未能引起帝王足够的重视。金殿上的杨广自然知道内忧外患交困下的朝局如逆水行舟,若不能励精图治则必然江河日下。然而这位皇帝好像被始毕可汗的铁骑吓破了胆,完全丧失了斗志,没有了曾经大展宏图的抱负。当时的洛阳周边农民起义四起,瓦岗军和窦建德的势力越来越大,杨广也不再想着收复失地。至于对抗突厥,他下旨升李渊为山西尉抚使、右骁卫将军,负责镇压当地农民起义、抵御突厥。至于对李渊的猜忌,也不是完全没有,只不过考验李渊而已,如果镇不住突厥便是他失职,自然会被问罪。而杨广自己则带着后妃官员下江南,移居江都宫,将洛阳留给越王杨侗镇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