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培训33(2 / 2)

建设码头胸墙的时候,要用硅酸盐高标号水泥。

混凝土搅拌作业时,要确保原材料处于低温状态,选择低温凉水搅拌。并且要确保胸墙的分段合理。

然后根据下部构造的沉降量确定对胸墙预留沉降量与后倾量。

在建设时还要提前预留轨道梁的沉降量。

马星带领的建设委员会的人在论证高桩码头和重力坝式码头的建造工艺后,在规划兰芳首都码头的建设方案时果断选择了重力坝式码头。

水泥,沙子、碎石块这种建材,船上有很多,这个不用额外担心。

大货轮船队上所携带的建材量,保证所有穿越众前期的基地项目建都是错错有余的,更不用说天鹅河南北岸的两个码头。

在首都前期的建设周期中,执委会实际上不用派人去河里挖沙或者进山开山采石。

不过现在各个项目的建设工地上只有穿越众,没有一个移民工人。

倒也不是马星他们不愿意使用移民工人来搞建设。

主要是近几天的试用下来,移民劳工造成的工程质量和原材料浪费问题比较多。

来自现代的建材虽然不少,但也不能如此浪费。

而且未来穿越众自己生产的建材质量比现代带过来的是要打折扣的。

高标号水泥的生产制造就比较麻烦,穿越众们未来的工艺可能不过关,生产不出来,

马星一有空就找两位委员长抱怨:明朝劳工的素质还是太不理想了,根本不能直接用,甚至跟他们交流沟通起来都很困难。

最后执委会痛定思痛的决定:为了节省现代建材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原定对劳工们进行为期一周现代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被改成了一个月。

砍树任务全部完成的晚上。

苏山等人被分区管理人员通知明天将会组织分组上课还有技能培训,而且要求每个人必须参加。

以前在南洋巴城都是做卖力气工作的苏山,对这事感到很新奇。

长这么大居然又要重新学习?移民之前他就在巴城干过泥瓦匠,也没见建设的东西出什么问题。

这些兰芳人还真讲究!

第二天,一清早。

按照五十人一个分组的劳工们被领往各自的学习和培训地点。

简易培训基地是由彩钢大棚们组成的。

这样的课堂搭建速度不要太快,用彩钢片做的顶棚,然后四个角用不锈钢管支撑住就行。

讲究一点的大棚四面用彩钢片密封下挡挡风,不讲究的直接四面透风。

如此简陋的组装建筑,就算把拉电线,安装电灯的时间算上,十几个穿越众不到一小时间就能组装好。

每个大棚课堂里面有一个黑板,还有一些教学工具。

只是学员们用到的桌子椅子暂时都是零件状态,需要他们自己组装完成。

苏山所在的分组的班主任是邵树德,不过邵委员长其实并不负责具体的教课。

只是负责分组学员们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思想、生活、学习状态等。

反正邵树德现在也是闲着,没啥事的他就被文教委员萧子山拉来负责了一个班土著的教育工作。

邵树德所带的分组学员,都是之前因为表现良好被记录在案,执委会打算重点培养的土著。

不然萧子山也不会让委员长来亲自带。

给土著们上文化课的教师,都是穿越众中的职业老师。

创业之初邵树德和马钱祖他们招募这么多教师,就是为了在此刻能派上用场。

土著扫盲课本所用的教材也早已编好。

萧子山那伙文教委员会的人在穿越前就印刷好的《成人扫盲速成》系列。

《成人扫盲速成》一系列的书,里面的内容主要是现代中小学知识,外加很多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活常识。

不仅有拼音、认字等这些常规文化教育,更是有对现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这部教材的编写更是体现了萧子山这群文教委员会的良苦用心。

书中里面收录了一些文教委的人自己编的现代文明生活习惯的顺口溜。

读起来朗朗上口,就算土著劳工们一时不理解,念的多了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执委会计划对土著们进行一个月时间的脱产连轴转的文化培训。算上早自习加晚自习,土著移民需要每天学习十二小时。

如此高强度的学习,至少要让这些第一批移民达到会读拼音,认识一千个常用字,会做简单的几何计算和四则运算,能用普通话做交流和沟通。

另一边,苏山等移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被带进了课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