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地铁上的乘客们16(1 / 2)

4号地铁线开通后,我有时候会乘坐它在张村站下车,通过在站内的交通通道,不断上下转换,上露天站台,等候我喜欢的11号线。人生吗,不是你等我,就是我等你,而最好的相遇莫过于一路同行。

在不多的几次乘坐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群几乎是同一拨的老人,跟我乘坐同一班4号线,也都在张村车站下车。不过,虽说是一群老人,却与走在马路上的老人完全不同——在4号线车门刚打开的一瞬间,就能看到他们肩扛手提,健步如飞,已经完全没了日常老年状态的步履蹒跚了,看那劲头,估计就连小伙子们都抢不过。

通往11号线站台的全程中,有两个转折和四个上行长台阶,虽然在每部电动扶梯的前面,都是人群最拥挤的地方,但丝毫不影响老人们发挥他们无所顾忌的优势——有的人一边奔跑一边扒拉他旁边的人,采用见缝插针、迂回包抄的策略,将三步并作两步走;有的人则隔着前面的一两个人,把手里的工具或者手推车,先人一步扔到电梯上卡位;有的人则一步跨上步行楼梯躬身攀爬,腿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这个时候的老人们已经是中年壮汉了,我特意数了一下,其中有一段台阶长达85阶。

再看就要到站台的时候,老人们更是早已做好了准备,身子虚张着,呈箭在弦上状,头向前伸着,以便眼睛可以四处张望寻找有利位置,巧妙的是,在脚下跃动就要跨上站台时,先用左胳膊以似是无意、却稍显有意的的姿态,含蓄而又张扬的阻挡着身后来客,只待眼睛初定目标位置后,就用右手抓紧了行李,以小步快速趋之。

这个时候更是见功力的时候了,只见有快一点的人,早已站在站台上的电动门前,脸上虽稍有汗意,但也气定神闲,仿佛大局已定、乾坤在手,当前的局势尽在他的掌握之中;有慢一点的,则畏畏缩缩,以小碎步不断移动,并若无其事的扭动着肩膀,试探着蹭、抗、顶、拐、别身边的人,倘若侥幸遇到谦让者,便顺势让自己半个身子抢过先前的人,腿脚也麻溜的紧跟一步,成功上位后,就面露喜色的挺胸站稳了;有实在挤不到前面的人,也是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他们的口里会念念有词的说着——人真多啊,都这么早出来干什么,不在家歇歇,快,那边人少,来这边……,甚至有的人还嫌上班的都太早了,仿佛在这个时间段里,只有他们才应该出来一样。

早晨的地铁是真热闹啊,而且无论春夏秋冬,几乎每个早晨都如此。

目测这些老人有六七十岁,大概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真是抢了一辈子啊,哦,也不对,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不管是哪个年龄段,谁又不曾“抢”过呢?

我起初一直不解——他们在这地铁站里抢什么呢?为了一探究竟,有一天我特意紧跟着老人们的节奏抢了一次。

正值人间四月芳菲天,记得那一天,虽然我还穿着西装革履,但丝毫不耽误我发挥年轻人身强力壮的优势——当然跑的比老人们还快。4号线车厢门一开,我灵活地躲过一群老人的堵截,闪腾挪移、八步赶蝉,经过一路奔跑,我率先抢到了11号线的站台上,四处张望了一番,只见那站台上除了有地铁服务小哥以外,也没什么别的好事在等着啊。

我便回头问跟在我身后的大爷:你们抢什么呢?老大爷气喘吁吁的愣了一下,便一脸迷茫不解的说:没什么啊,不是你在前面跑吗?敢情是因为我在前面领着跑,这大爷才跟着跑。

老大爷显然没想到我会有此一问,旁边的地铁服务小哥则笑了,随手指了指刚刚离去还能看到屁股的列车。

我明白了,原来老人们是在抢它,就为了能坐上这班列车?可我在心里算了一下时间,从我们下4号线辗转到11号线站台这段距离,要想赶上刚离去的这班列车,除非你是刘翔啊。

人生这趟列车上,有多少人就是这样漫无目的地被带动着活在各种“抢活”里。

但他们没有想过,以为自己能抢到乘坐的上一班列车,其实并无可能,制定规则的人,早已通过大数据调控了一切可能。

所以你就算抢先一步上了站台,也只能是比别人优先走进下一班列车的车厢选座位,但也不要忘记了站在你身后的一堆人,不见得都会讲规矩排队,他们会因为其中一个人插队,而被动打乱队形,进而集体暴力拥挤抢位,可能会比你更先抢到座位。

社会总是在不同规则的管控中,掺杂着不合规。

渐行渐远的列车,已经看不到影子了,我无可奈何的看着天空,太阳懒懒地趴着,白云自在的瘫着,闲风随意的吹着,此刻已是接近七点钟的时间了,站台外松岭路上的车多了起来,我点燃了一支烟,看着风抽了一半,我为刚才的自己苦笑不得。

再看这个时候的站台上,人也多了起来,分明是刚才跟我坐在同一列4号线地铁上的人,有赶着上班的,有等着上学的,也有一些刚才跟着队伍跑动的老人。在我们费尽心神、斗智斗勇、辗转曲折的冲刺站台后,刚站定2分钟左右,他们也到了啊,我这是何苦呢?

我抬头看了看11号线站台上的显示屏:距离下一列车到站还有4分钟。也就是说其实从4号线站台到11号线站台,地铁公司早已通过大数据计算,给我们预留了7分钟的时间来坐车。唉……,人啊,经常就主动的被别人带上了节奏。

11号地铁线,是我最喜欢乘坐的地铁线路了,这条线路上天入地、穿山越海,坐在这趟列车上,可以看到最有青岛特色的风光,它可以带你远眺崂山的高峻,可以带你嗅闻到北宅的花香,也可以让你耳听到鳌山湾的海浪……。

大自然把它的美,毫不吝啬的展现给我们,人类却总是自以为是的践踏。

记得11号线刚开通的时候,车上便常有一些赶集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大多是乘坐2号线、3号线,从散落在主城区的不同社区,汇聚到11号线的始发站——苗岭路车站,去即墨区的水泊、皋虞、钱谷山等地赶集,车上的老人们对自己的采买甚是自豪,他们认为——那里的生鲜果蔬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自家种的”,“就是好吃”。

我每天早晨坐在车上,听到老人们兴高采烈的讨论——昨天我买的地瓜有多么甜,你买的韭菜有多么鲜,她买的白菜有多么好……。我就笑了,难道城区菜市场里买的菜就不是地里种的了吗?如今不施肥、不打药,能种出卖相那么好的农作物来?出生和成长在农村的我,对此很难理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