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白云苍狗,怀念陈寅恪的独立人格29(2 / 2)

诗文中第一句,说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做文章,像古代士子开篇便先提一句孔子、朱熹等圣人之言一样,纷纷撰写官样化的文章。尤其第二句“宗朱”之“朱”的含义,不言而喻,暗指知识分子所撰写的文章,言必引小红书之语录。“白头宫女”意指陈寅恪先生自己,最后一句或指歌功领德“新八股”,又成为一种学人时髦。

陈寅恪先生一向主张学人应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否则不可以研学,亦不可能有大成。

1953年12月1日,陈寅格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即指权利控制或政治主张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

陈寅恪先生如此决绝的说话,是有其宏大叙事背景的,在如今依然被封档了的那个年代,那时候掌握话语权的人可谓“翻手云覆手雨”,不识抬举的陈寅恪先生很快迎来了后续风波。

1958年5月16日,郭沫若给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以信的形式发出了一篇火药味甚的战斗檄文,标题称作《关于厚今薄古问题——答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的一封信)。文中说道:资产阶级的史学家只偏重资料,我们对这样的人不求全责备,只要他有一技之长,我们可以采用他的长处,但不希望他自满,更不能把他作为不可企及的高峰。在实际上我们需要超过他。就如我们今天在钢铁生产等方面十五年内要超过英国一样,在史学研究方面,我们在不大长的时期内,就在资料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这话我就当着陈寅恪的面也可以说。“当仁不让于师”。陈寅恪办得到的,我们掌握了马列主义的人为什么还办不到?我才不信。一切权威,我们都必须努力超过他!这正是发展的规律。

郭沫若身为“四堂”之一,忘记了自己当年如何佩服陈先生做学问的态度,此信于6月18日由《光明日报》发表后,在全国儒林引起震惊,滔天巨浪旋即引向陈寅恪先生。

1958年7月下旬,悲愤交加的陈寅恪以“士不可辱”的悲壮,向中山大学校长提出两点要求:一、坚决不再开课,以免“贻误青年”。二、马上办理退休手续,搬出学校校园,以不见为净,不用为安,自躲一处著书立说,以不见不闻了却残生。

陈寅恪先生本已失去了视力的双眼从此不再睁开——不问世事,专注于明末清初钱谦益与江左文人集团的研究。

白云苍狗,明月沟渠。

中国人是最爱国的,也是最容易与当权者和解的。有些时候真的没必要那么紧张,敞开心扉,人民会更热爱自己的国。

返回